我想知道电影与文化的文章,越长越好
电影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荧屏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既然影片反映的是生活,无论是对生活的写实,回忆还是预测幻想,总是离不开特定的人文因素的.也就是说电影和文化有着很深的联系.
关于电影与文化的联系,我们比较一下三部影片:《哈姆雷特》《夜宴》和《喜玛拉雅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国的作品代表了西方文化的特点, 《夜宴》是中国汉族文化的代表,而《喜玛拉雅王子》则是中国藏族文化的代表.它们在电影的情节中同样是王子的父亲被叔叔害死,原本的皇后改嫁给了叔叔,王子要为父亲复仇.同样的复仇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复仇,是人类几乎各民族都盛行过的历史和文化现象。这种历史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各民族文学的宠儿,我们在人类文学宝库中可见人们以各种纷然杂呈的方式演绎着这个近乎永恒的主题.而现在它同样成为了电影的宠儿.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这个复仇悲剧家族中的一员,同时也是最具艺术魅力的一员。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把充满鲜血与死亡的动态复仇行为抛在脑后,而中国古代的文化记载中复仇的故事多以坚定的复仇信念为引导,主要写动态复仇行为过程和最终的结果.《哈姆雷特》剧中王子的思考成为了主题,主要演绎了他的矛盾的思想。当然,这个矛盾也不是简单的复仇与否,而是关于复仇的方式、手段及其目的的思考.哈姆雷特的复仇之志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父死母嫁的突变使他震惊和悲伤.他的母亲在父亲去世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就嫁人了,而且她嫁的竟然是父亲的弟弟,现在的皇帝, 他感到这一切太不应该了.他曾经抱怨: “葬礼上的烤肉尚有余温就被端上了婚礼的宴席”.这个时候他像一个不接受后父的孩子.他愤怒他厌世他绝望:“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杀的律法!”他想到了死,但并没有仇恨;他没有找到仇恨的依据,只是美好的生活被击碎了。直到值班哨兵告诉哈姆雷特,已故国王的鬼魂一连几个晚上在城堡出现,他亲自去看,见到父亲的鬼魂,听到父王被害真相:“那毒害你父亲的蛇,头上戴着王冠呢”这时,他开始有了复仇的信念.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的最终形成是经过反复思考的.自从见到父亲的亡魂,为父复仇的念头就没有离开过他.但是,这位丹麦王子在思索复仇计划的过程中,并没有单纯地考虑杀仇凶雪父耻。按照中国文化的逻辑,在装疯试探、演戏证实后,哈姆雷特应该立即举剑复仇,杀死奸王,而且他是有机会这么做的。但是哈姆雷特却一再犹豫,放弃复仇良机.他将复仇同解救丹麦的责任结合起来,审慎地思索更适合的时机、更准确的途径去实现既定的目标.“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从这句话来看就可以发现哈姆雷特的心中的矛盾与目的. 西方写复仇,注重个体性格成熟的过程、人格的变化与完善;中国则偏好于伦理目标实现的社会效果.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为内核,偏重个体尊严及其人格价值,异于中国文化以家族、社会为本位,复仇乃是行孝尽伦的社会使命。这种价值取向在复仇文学中直接表现为复仇者精神世界的冲突的不同,复仇时所采取的态度不同.
再看《夜宴》. 弑君的葛优深爱着抢来的嫂嫂章子怡,甚至愿意为她去死;身为母后的章子怡爱王子更爱江山,她的目标是成为女皇、君临天下;被父皇抢了恋人的王子重回宫中本该为了复仇,却更像是来寻找失去的爱情,对幕后诉说着他的孤独;最后,以当上女皇的章子怡被一把无名剑击毙为结局,章子怡一脸困惑的表情在电影中别有深意. 《夜宴》说是《哈姆雷特》的中国版,但这个故事远比我们熟悉的哈姆雷特要复杂得多.而且增添了中国特色的皇权之争,把勾心斗角的权利之争,皇后在爱情与权利之间的取舍,各个人为自己所爱的人或权利所做的虚伪的丑陋表演做为影片的重点.而不像《哈姆雷特》中把王子做为影片的重心. 这个故事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打斗和场面上,也是做为中国现在一个阶段的本土大片流行的一个表现. 中国自古以来皇室的感情就很淡漠,为了权利弑父弑兄杀自己的亲人朋友眼睛都不眨一下.这也是中国历史的特色之一了. 比如“九人组合”暗杀太子未遂,在回来的途上被厉帝的人马截住,要集体自杀谢罪。在这样段落处理上,导演剪了很多慢镜、大特写,从另一个侧面渲染出厉帝的残暴.这也是皇室的特点与汉族文化的悲哀.
相比《夜宴》中的阴谋、角斗,《喜玛拉雅王子》中却充满了亲情与爱情。 《喜玛拉雅王子》中王子的矛盾同样的并没有用太多的时间来演绎.《喜玛拉雅王子》中包含很多藏族的文化特色.例如他们特别尊敬的人所得到的葬礼是在很高的地方让秃鹫吃掉死者的身体,让他更接近自然接近天空.例如王子与他的爱人的哥哥决斗时,两个人都不肯先动手,甚至在无法再拖延下去的时候他们采取了先用刀背砍对方的方法.因为在他们的信仰中先用刀伤人皮肤的是得不到他们的神明的认可的,他们的灵魂将受到惩罚.王子所爱的女人的死同样也是一种对信仰的尊敬,她选择的死法使自己的灵魂得到清洗.而影片中与其他两部最大的区别在于王子并不是王的儿子,他所谓的叔叔才是他的父亲.而他父亲弑兄是为了保护自己最爱的女人,即王子的母亲.这里在藏族的文化中不贞的女人受到的惩罚是很严重的,例如将腿骨抽出做鼓锤,或者用皮肤做骨面.影片中几乎所有人的作为都是为了爱.叔叔弑兄为了保护最爱的女人,后面叔叔登基是为了保护自己亲生的儿子不遭受战乱.甚至原本的王要惩罚王后也是因爱生的嫉恨.当然,在以爱和杀戮为主题的本片中,有着另外两部电影所没有的主题: “不要以爱为借口而进行杀戮.”
相比《夜宴》在布景、美工上的做作,《喜玛拉雅王子》充满了“诗情画意”,特别是让人感受到了民族性的东西。 在音乐上《喜玛拉雅王子》的音乐可以用绝美来评价,而《夜宴》中谭盾的音乐则略嫌西洋化了.(除了《越人歌》我国古代的)这也表明现在我国的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具有东方的特色和西方的特点.
三个影片各自有自己的特色,在同样的复仇的主题上演绎了西方文化,汉族文化,藏族文化的不同.电影以它独特的手法记录着我们的文化并推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看外国的电影是对外国文化的学习与了解,而看本国的电影同样是对本国文化的学习与感受.当然不同的时期电影所表达的文化也是不相同的,它可以代表一个时期,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