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体里有白细胞?
白细胞
无色,呈球形,直径在7~20μm之间。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
1、粒细胞根据颗粒的着色性质不同又分为①中性粒细胞;②嗜酸性粒细胞;③嗜碱性粒细胞三种。
2、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两种。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它们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
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 另外,嗜酸性粒细胞游走能力很强,也有一定的吞噬作用。
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但其吞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此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的作用。
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又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并同B细胞协同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体疫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来实现的。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中和、沉淀 、凝集或溶解抗原,消除其对抗体的有害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平时只占白细胞总数的3%,但在患有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加,这类细胞吞噬细菌能力较弱,但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此外,这类细胞尚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考资料:CPO生理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