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9华山的主要景点在哪个省.
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有“莲花佛国”之称。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除了庙宇外,还有商店、学校、旅店、农舍,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以次为起点,游览山上的名胜。 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寺内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约2000斤的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用槌撞击,凝重清扬的钟声,在山谷回荡,往往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化城晚钟”遂成为“九华十景”之一。 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暇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暇和尚的装金肉身。 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华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匍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隐可见。清冽的山风送来阵阵松涛、竹喧,令人陶醉。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间”三字。此时此刻,真使人有身临蓬莱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色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江南明代民宅式的建筑,殿门面临上山古道,龙潭溪从东南而来,绕寺而过,环境幽雅。今主持僧觉益。过去一些善男信女到九华山朝拜,见庙烧香,见菩萨磕头。二圣殿是他们朝拜的起点。
殿里供奉的“二圣”,头戴乌纱,身穿朝服,腰束玉带,足蹬粉底朝靴。身高七尺,面庞丰润,黑色的三络胡须齐胸,明亮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两尊金色塑像酷似孪生兄弟。这里所谓“二圣”,其实仅是金乔觉的两位舅父。既非通常儒家所称的周公、孔子二圣,亦非民间传说的神话人物“和合二仙”二圣。
这里有一个传说。金乔觉是新罗国王室贵族,他的舅父自然也属名门望族,但不详其姓名。金乔觉在九华深山苦修,创建佛寺,声名远扬后,新罗国僧人纷纷前来,拜他为师,一时徒弟剧增。但山中生活很清苦,金乔觉曾以白土掺米煮食度日。高堂老母痛儿心碎,请其两位舅父跋涉来山看望。两个舅父受外甥金乔觉影响,住在九华山不走了。后因他俩触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5条戒律,被金乔觉撵下山去。后人为纪念金乔觉两个舅舅的九华山之行,在山脚下为他俩立庙祭祀,供食荤素不拘。过去,在皖南一些地方流传一种“二圣会”的集会。即夏历七月三十日做“地藏会”,焚香、诵经,参加者出钱办素斋聚餐。翌日,即夏历八月初一办“二圣会”,祭祀金乔觉的两个舅舅,供席有荤有酒,参加者同样焚香礼拜,聚餐时则是大酒大肉了,这与佛教徒的“盂兰盆会”、“观音会”等迥然不同。
江南明代民宅式的建筑,殿门面临上山古道,龙潭溪从东南而来,绕寺而过,环境幽雅。今主持僧觉益。过去一些善男信女到九华山朝拜,见庙烧香,见菩萨磕头。二圣殿是他们朝拜的起点。
殿里供奉的“二圣”,头戴乌纱,身穿朝服,腰束玉带,足蹬粉底朝靴。身高七尺,面庞丰润,黑色的三络胡须齐胸,明亮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两尊金色塑像酷似孪生兄弟。这里所谓“二圣”,其实仅是金乔觉的两位舅父。既非通常儒家所称的周公、孔子二圣,亦非民间传说的神话人物“和合二仙”二圣。
这里有一个传说。金乔觉是新罗国王室贵族,他的舅父自然也属名门望族,但不详其姓名。金乔觉在九华深山苦修,创建佛寺,声名远扬后,新罗国僧人纷纷前来,拜他为师,一时徒弟剧增。但山中生活很清苦,金乔觉曾以白土掺米煮食度日。高堂老母痛儿心碎,请其两位舅父跋涉来山看望。两个舅父受外甥金乔觉影响,住在九华山不走了。后因他俩触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5条戒律,被金乔觉撵下山去。后人为纪念金乔觉两个舅舅的九华山之行,在山脚下为他俩立庙祭祀,供食荤素不拘。过去,在皖南一些地方流传一种“二圣会”的集会。即夏历七月三十日做“地藏会”,焚香、诵经,参加者出钱办素斋聚餐。翌日,即夏历八月初一办“二圣会”,祭祀金乔觉的两个舅舅,供席有荤有酒,参加者同样焚香礼拜,聚餐时则是大酒大肉了,这与佛教徒的“盂兰盆会”、“观音会”等迥然不同。
此处泛指古佛洞、无底洞、文殊洞、老虎洞等众多与佛或佛事有关的洞穴。古佛洞在罗汉峰西北、太极洞北,新辟石板道通此。两洞相连,一大一小,一名古佛,一名圆通,总面积38平方米。代有苦行僧居之。顶垒高台,怪石乱生,洞前有面墙、门楼,侧有甘泉、碧溪、菜畦、花木,天籁不绝。
无底洞在太极洞西南。深60米,宽处4米,窄处仅1米,呈亚葫芦形。洞中有洞,洞洞连贯。入内峻岩倒挂,乱石交叠,壁隙裂缝,纵横密布,阴森森然。洞中有朝天洞口,凝视碧空,有坐井观天之趣。
文殊洞在书箱峰西,去下闵园途中。两洞相连,上小下大,内供文殊像。主洞面积36平方米,小洞16平方米。从洞南一条长7米的巨岩裂缝中穿行洞内,扑朔迷离。立洞顶远眺,中峰、会仙峰高瞩云天。洞南有清泉一口,流量大,味甘美。
老虎洞,又叫伏虎洞。相传南朝梁武帝时,伏虎禅师曾在此与虎同修。洞旁峭壁上,有“九龙一虎”、“别有天地”石刻,崖下路旁有龙虎泉。
游过伏虎洞,拾阶登上摩空岭,向西北俯视,可见棋盘石,樵夫仙睡这一美丽传说,便发生在这里。
由地面雾和层积云所形成。每年春、冬和深冬季节,九华峰峦深壑、峡谷幽涧和山间盆地中的雾气抬升,便漫结成大面积的云海。
“正喜峰头青霭散,俄看杖底白云生”。 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了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
风平浪静之际,白云茫茫,一铺万顷,无数的山峰,被白云淹没,只剩下几个峰尖,象是大海中的岛屿;转瞬之间,又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早、晚或雨雪新霁之后,是欣赏云海的最佳时间。九华山云海不但壮观,而且变幻多姿。在莲花峰观云海,似见汪洋大海,一铺万顷,雪浪翻涌,惊涛拍岸。逢山色迷蒙之日、千米以下山峰皆淹没在滚滚白浪中。此时若登莲花峰俯视,仅见天台峰、中峰、双峰、狮子峰、十王峰显露云波之上,似大海中的孤岛,随波逐浪,蔚为壮观。
云海,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动静结合,造化出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的人间仙境。九华山夏季云海较少见,且面积较小,维持的时间较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