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项羽的演讲稿一篇
介绍项羽其人其事,通俗易懂,3~4分钟。
参考答案:<项羽本纪>里面说项羽是一个少怀壮志的人.十八岁那年,他的叔父项梁带着他去见秦始皇,他竟然说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吓得项梁马上捂住他的嘴巴.
他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韩信说他”妇人之仁”,我也觉得他是一个内柔外刚的男人.
项羽是秦末反秦义军的重要领袖、名将和楚军统帅。
他生活在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间,名籍,字羽。项氏世代为楚将。项羽身材高大,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曾在叔父项梁的辅导下读书、习武,略知兵法,后随叔父避难于吴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项羽与父同去观看,发出“彼可取而代也“的惊人之语。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此后爆发巨鹿之战,项羽军勇猛无敌,与秦军屡战屡胜,大破秦军。项羽从此取得了统帅诸侯的地位。
公元前205年,项羽强迫义帝迁往郴县,而后又将其杀于江中,诸侯自此渐生背反之心。田荣首先在齐地发难,项羽亲自率部平叛。在项羽征讨之时,刘邦出师,还定三秦,尽占关中之地。之后,刘邦率领5个诸侯伐楚。占领彭城。项羽闻讯出兵,汉军大败。大败后的刘邦重整旗鼓,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与项羽相持。楚军在军事上渐处劣势,刘邦乘机派人游说项羽,达成了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的盟约。同时,项羽释放了战争中俘获的刘太公和吕雉等人。
公元前202年,刘邦背信弃义,带兵追击东归的项羽。项羽回击,大败汉军。其后诸侯军队皆至,项羽孤军陷于重围,败至垓下,兵少食尽。韩信彭越诸军,合围愈急。为动摇楚军心,张良和韩信让汉军夜唱楚歌,项羽闻楚歌,惊惶之中感到大势己去,夜间与爱妾虞姬在军帐中饮酒,面对美人和名骓,项羽慷慨悲歌:“力拨山兮力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唱道:“汉兵己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两人反复咏唱,其场面之凄切悲壮,令左右潸然泣下,不能仰视。
入夜,项羽飞身上马,率护从骑兵800多人冲破重围,向南疾驰,然后渡过淮河,到达阴陵,迷失道路。逃至乌江,乌江亭长舣船而待,劝项羽急渡,然后称王于江东,待时再起。项羽此时己无斗志,把失败归于天意,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将战马送给乌江亭长,手持短兵,独自搏杀汉兵数百人,最后自刎而死。项羽死后,刘邦得杨喜、吕马等所献项羽五体,以鲁公礼合葬于谷城。
楚汉相争时,有一次,刘邦的人断了项羽的粮草,项羽情急之下,劫持了刘邦的家属,并当着刘邦的面威胁说要烹了刘邦的老父,刘邦倒泰然自若地说:我们俩当年曾经约为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一定想烹了他,最好分我点肉羹。这种话也只能出自于自小无赖的刘邦之口,生性高傲又豪爽的项羽是决说不出的。
项羽的为人,《项羽本纪》里只他急躁暴戾的一面,倒是在《高祖本纪》中通过高起、王陵之口说出“项羽仁而爱人”;又在《陈丞相世家》中,由陈平之口说“项王为人,恭敬爱人”。这三个人都是刘邦部下,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当着主子的面故意赞美敌人,可见,项羽性格中仁的一面倒是占主导地位的。而他性格中“义”的一面,则表现在鸿门宴上对刘邦及其部下的态度。
项羽的善着重表现在乌江自刎这一段。亭长力劝其渡江重整旗鼓,而项羽认为当年率八千子弟渡江灭秦,今只剩自己一人,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最后他还把坐骑赠给亭长,自己步行作战,甚至临死前还要将自己的头颅送给背叛自己的旧部下,让他去讨赏金。然而他的仁义之举却感化不了虎狼之兵,为了争夺他的尸体,刘邦的部下自相残杀,最后将一代霸王分成五块,各取一块领赏。每见此节,不忍卒读。
项羽是英雄,但他不是完美的英雄,他刚愎自用,性情暴戾,坑秦降卒二十万,杀已投降的秦王子婴,焚阿房宫,弑怀王,是很不得人心的,甚至给刘邦的讨伐制造了很好的借口。染、而他要杀便杀,从不象刘邦那样列出十大罪状之类的东西,为自己的行为编织出冠冕堂皇的理由。项羽杀人是因为他讨厌那些人,刘邦杀人则说那些人有罪。
英雄是为人民所自觉纪念的,不象成功的皇帝,强迫人民记住他。乌江边上有耸立千年的屡圮屡建的项王庙,李清照留下了传诵近千年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佳句,自古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说法,染、而对于项羽,人们却表现出了相当的崇敬,即使是在今天,有些人喜欢和公论唱个反调的情况下,居然没人臭骂项羽,这是很少见的。
项羽在《史记》中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同时又有些小气。他有英雄气概,同时又很武断。
他是事业是悲剧,他的情感是古今无所有也无所比的唯美绝唱,他的人生观也是人重感情之缺点,但是这样的人是一个英雄,不卑鄙,是一条汉子.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
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