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角度的作文
要写一篇关于"角度"的话题作文
谁给给几个范文?
参考答案:超越极限
阿姆斯特朗,一个超越极限的人,已经第五次站在了环法大赛的冠军宝座上,曾经的他,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小伙,如今却一跃成为环法五冠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更奇特的是五年前的他已身患癌症,正是由于他不断地突破自我,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极限,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更高,更快,更强”这一奥运会的宗旨正是运动员们挑战极限的动力,蒙哥马利将男子百米纪录提高到了9秒79,而乔伊娜的女子百米10秒49的成绩至今无人能近,一个个世界记录的诞生便是人们一次次挑战极限的成功。
人的潜力虽然是有限的,但开发出来的却只有10多个百分点,另外的则需要我们去解放它,让我们挑战极限将它开发出来,这对我们百益而无一害。
曾经,珠穆朗玛峰是不可征服的;曾经,南极极点是不可穿越的;曾经,马利亚纳海沟是下不去的……而今,珠峰上插遍了各国国旗;而今,极点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而今,海沟里还有我们的残温……这一个个不可能在现在已经变得平常,都是因为挑战极限,变不可能为可能。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计算机的普及,从欧罗巴到美利坚,从东非高原到南美平原,从地球到月球……到处都有挑战极限的人们,到处都有新的记录产生,到处都在重新找起点。
极限虽然可以使自己,使人类的潜力得以提高,但不要过分挑战。它就如弹簧一样,有受压限度。
珠峰上也有受难者的尸骸,极点前也有未走完的足迹,海沟里也有勇土们的墓碑,绿茵场上也倒下了一个维维安?福……
让我们告别昨天的记录,挑战新的极限;让我们跳得更高,跑得更快,变得更强;让我们一起来唱那首歌吧:
“超越梦想,一起飞……”
评点:材料丰富,一气呵成,当为本文最大的特色。从身患癌症的阿姆斯特朗到蒙哥马利9秒79的百米记录,到乔伊娜的百米10秒49的成绩,再到珠峰到南极极点到玛利亚那海沟,旁征博引,一气写来,颇有气势。作者拥有的这些准确翔实的材料,自有一种无可辩驳的力量,增强了说服力。语言铿锵有力,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显示了良好的语文素养。第二段中举到的两个并列的例子作者表述为“蒙哥马利将男子百米记录提高到了9秒79”和“乔伊娜的女子百米10秒49的成绩至今无人能近”,同样的例子就显得决不雷同。第四段先用三个“曾经”,后用三个“而今”进行对比,结构整齐,前后呼应,又间有长短句,使句式摇曳多姿,有一种韵律的美。
例文二
石 头
很久很久以前,喜玛拉雅山脚下有一块石头。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石头沉默地看着前来挑战珠峰的人,一群,又一群。
一天,一位年轻的登山人问:“石头,当我下山时,你想要点什么吗?”石头叹口气,说:“把你最不想要的留给我吧!”
年轻人走了,石头等着。
年轻人回来,无比沮丧地说:“石头,我从小就梦想登上世界最高峰,那就是我生存的理由。可我征服了那极限的同时,却感到这世上再无可留恋了。我活着还为什么呢?我本想一死了之,但答应了你,只好将这最不想要的生命留给你了!”
于是年轻人傍着石头茁,一天又一天,变成了老人。
又有一天,一位年轻的登山人遇上了安闲的石头和安详的老人,于是问:“当我下山时,你们想要点什么吗?”老人和石头对望一眼,也叹了口气,说:“把你最不想要的留给我吧!”
年轻人走了,石头和老人等着。
一周,一月,一年……
年轻人回来,对石头和老人说:“很抱歉,我什么也不能带给你们。我经历了千辛万苦征服了珠峰,却发现过了极限便无可追求,难过得想死,念着对你们的承诺便想把最不想要的生命带给你们。下山时我却发现了一位冻死的登山人。他离山顶已很近,却永不能实现他的梦想了。而我比他幸运啊!为什么我却还想死呢?我的体力和毅力支撑我征服了自然的极限,难道却要在自己的心理能力的极限面前屈服吗?我不该失落于终极的征服!这种超越使我豁然开朗!于是我尽力去救助那些遇困的人们,每次成功都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多么可贵!是对你们的承诺使我在最想放弃的时候没有那么做,才会有现在这番感悟。谢了!”
年轻人说完深深地对老人和石头鞠了一躬。
石头意味深长地看着老人。
而老人泪流满面。
评点:本文就“极限”这一话题构思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颇值称道。作者独出心裁,用一块石头作为故事的主人公,给故事笼罩上一层浓浓的神话色彩,同时也便于故事条理清晰地展开。第一位年轻人与第二位年轻人相同而又不同的经历启示我们,挑战极限并不能成为人生的弹簧极限目标,它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极限之外,还有更多值得我们追寻的东西。结尾处理很为成功,石头的意味深长,老人的泪流满面,都是两个含义深刻的细节,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心理能力的极限”这一说法出现得有些突兀,但相对于全篇,也仅为白璧微瑕罢了。
话题二:学会说“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同学,放学后本想赶快回家去做自己心爱的航模,可朋友们非拉他去看电影,他不好意思推辞;一位国家公务员,心底的良知告诉他受贿有罪,可当厚厚的几打美元放在了茶几上,他却无力拒绝。
对潮流说“不”,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对强权说“不”,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
请以“学会说‘不’”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择文体,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此文题在审题方面的难度较小,要确定中心立意是比较容易的,而且材料的中心指向也很明确。“不”即是一种拒绝,但并不是所有的拒绝都值得我们去“学会”,显然这里的“拒绝”应该更有深意,如何挖掘深入是构思的关键,还是得回过头来看材料所列举的几个事例,思考“为什么要拒绝”。第一个例子说明:不能因为环境的影响而轻易改变自己,这涉及到的是一个人有没有主见的问题。和二个例子说明:没有了原则也就没有了人格和操守。第三个例子也是个性与环境的关系。表面上看来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规律可循:实质上这几则材料都涉及到了人的性格品质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原则。选择这个角度立意,文章就深刻得多了。
例文一
戾 啸
李 琦
水,火铭。
说女人是水做的,永远是沉默的羔羊。却不知生来就酝酿的乖戾。
在爆发的一刻……也许只是过眼云烟,但爆发时释放的能量惊世骇俗。
纤纤作细步的女子,在婆婆的百般刁难下毅然请归,在那个封建世俗,流言飞语泛滥的年代,“妾不堪驱使”,在自尊面前他们显得苍白无力。
在封建的大院里,林黛玉羸弱的身影,一手被封建枷锁禁锢,一手仍在做垂死的挣扎。她也许让人怜悯,一如丹麦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但更多的是敬畏,像在雷电中被拉长了身躯,用剑划破苍穹。
鲁妈是个圣人,在命运和生命给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后,又死而复生。她用微弱的力量反抗――虽然只是将怨恨诉诸撕支票。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路上,这静默的破灭,并不使我懊丧。”
《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就是一座废墟,但他并没有颓丧的灵魂。他用原始而古老的思维和方式表达爱意。虽然他只有卑下的身世和奇丑的面容。
最终他用抗击维护自己的爱人长长地将对上帝,对命运,对邪恶牧师,对不公社会的“不”字拉向了钟楼楼底。
在血泪中,他愿:我的爱人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呼啸山庄》中的希刺克利夫,对爱和幸福做的抗击,就像每次光临山庄的风一样,呼啸着一颗受伤害却坚毅的心。他的叛逆是不平静的睡眠,长久地呜咽着屈服者的悲鸣。
青春不羁的心寻找着黑色的眼睛。
当一切都已经化为戏剧化为长卷,化为缠绵的故事时,经典留给我们英雄情结和思索。在叛逆的年代,叛逆的岁月里,有些许个这样的故事。
他或她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放弃了万人同挤的独木桥,冲破万般阻挠跨上了另一条阳光道。
小鸟愿意为天空弄伤自己的翎羽,因为它是他的信仰。所以他或她选择对父母,对家长说“不”,然后去攀登理想的山峰。
我不知道这样的故事会以或喜或悲的句号结尾,但我知道他们比同龄人多出许多的果敢和勇气,责任和执着,牺牲和代价。
当一个又一个勇者选择了世俗所否定,甚至摒弃的莽撞时,一个更加强悍的心灵在铸成。
评点:文章内容充实,旁征博引,从古代到近代,从诗歌到戏剧,小说。直接引用的诗句也非常经典恰当,显示出作者极高的文学素养。所选取的事例都非常典型,能够明确地照应中心:对世俗的反抗。这使得文章呈现出比较大气的特点。另外,在选用材料时敢于打破陈规、独辟蹊径,比如对林黛玉和鲁侍萍的剖析,反映了作者独特的思维。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所关注的要点。可以在发展等级中赢取较高的分值。
例文二
落花?磐石?流水
甘 晓
沿溪而下,行云流水,落英缤纷,萍水而逝。
流水清澈,花瓣亮丽,每片花瓣都是水的精灵,而使水显得更加高贵,进而缥缈。
它们从掉下来的一瞬间,便注定要逝去,随波,逐流。它们从不会拒绝什么,水到哪儿,它们亦跟去哪儿。它跟着水一起到险滩,水愤怒,它说“好”,于是也激昂;一起去深潭,水平静,它说“好”;一起去瀑布,水欢腾,它亦说“好”,于是也雀跃。而后到了江河,劝;然。最后到了大海,亦然。对流水,它从不会说“不”,因为远方在诱惑着它,这种诱惑,她难以拒绝。
可它得到了什么吗?它得到了整个大海吗?它得到了整个远方吗?没有,连一滴水也不属于它。它所等来的,却是腐朽与堕落,还有不留痕迹的逝去。倘若它能够拒绝,它将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而化作新的花朵,新的生命,永远不会离开。但是,这只是假设,流水无情,落花无情,命运注定了它要飘零,只因为它不懂得对诱惑说“不”……
溯源而上,湍流喧?Y,磐石峻峭,遏浪而伫。
流水猛烈,磐石坚强,每座石头都有自己的灵魂,而让水行进更加艰难,进而咆哮。它们拒绝被急流带走。它们相信,从女娲补天开始,它们便在这里,虽然远方有诱惑,虽然身边有阻力,它们宁愿统统拒绝而永不离开。任凭流水从脚下缝隙中逃走,任凭流水鞭着、推着自己的身体,任凭流水激愤的泛出白浪,溅去天上与人间,岿然不动,“轰轰”万壑雷是它们对着世界,对着不切实际的、毫无意义的诱惑,大声说“不――”。
渐渐的。它没有了棱角,但圆滑只让水更快的从身上流走,流走……即使有一天,它被世俗之水磨得光亮,它依然大声说“不”。对流水,它依然可以拒绝。
那么,永远在它身上体现,它没有生命,却得到了永恒的生存,得到了不留痕迹的延续。
倘若它不懂得拒绝,它将如落花一般,毕毕剥剥沿河床而去,或分解成泥沙,或沉积在海底,会风化,会消失,尘世将它吞噬,不再有它的永远。
但假设依旧是假设,流水无情,磐石有情,它的未如从前,它的永远一如瞬间。只因为它懂得说“不”……
落花似水,逆来顺受,轻描淡写,逝去无痕。
磐石如山,拒风绝雨,浓墨重彩,无欲为刚。
你愿做哪一个呢?
评点:文章如诗歌,直接用意象组合成篇。“落花”与“磐石”相对应,一柔一刚,个性鲜明。然后用“流水”穿梭其间,连接分散的两个意象,使文章浑然一体,所以虽有两个部分独立成段,但并不显零散。两个主体意象的象征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其结果的对比也很鲜明,虽然文章未直接表明观点,但作者的倾向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描写的字里行间,从两个意象的对比之中我们都可以领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