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动机的设计思路,谁能提供给饿哦
我的永动机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永动机的基本构思:永动机是人们几百年来梦寐以求的追求。但是至今没有任何人真正地设计和制造出永动的机器。这是因为有两条不可超越的洪沟:1 能量守恒定律;2 能量均衡定律。
势能自发地由高向低传输,动能则通过相对运动传输。但是热能属于势能还是动能呢?以气体热能为例:自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构成了气体热运动基本原理,这应该属于动能(相对运动)。但是人们利用热能的方法不外乎热胀冷缩原理,这应该属于势能(压力作功)。如果我们把热能当做动能来看待,就会意识到:1 热能无处不在;2 热能荷体(运动体)可以独立地向外界(相对静止物)提供能量,而不需要温度差。这就是永动机基本原理。
任何动能,势能的利用都需要合适的装置来实现。例如 30米落差的水利必需用高度小于30米的旋转叶片;波长2米的海浪能量必需用小于2米的装置;要想把运动物体的能量释放出来,其装置必须小于物体的运动距离。气体分子常压常温下的无规则运动的距离是10--100埃左右,显然要想把运动分子的能量释放出来,就需要小于100埃的装置。这相当于1毫米的10万分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至今仍没有制造出永动机的原因。
为了使永动机易于制造,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气体压力,增大分子运动的距离(例如0.01个大气压时,分子运动的距离为1毫米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压力越低,能量输出越小),并利用当今世界新兴起的纳米技术。我认为永动机一定可以在我们这一时代实现。
上面介绍了永动机基本原理是把热能当做动能来看待,热能荷体(运动体)可以独立地向外界(相对静止物)提供能量,而不需要温度差。
但是气体作为热能荷体显然热容量太小了。固体和液体应当是我们考虑的方向:电子在导体中的热运动非常类似于气体分子的热运动。
以下介绍三种不同类型的制作方法:
1 无偏二极管的原理就可以解释为动能型热能量提取装置(无偏二极管是徐老先生发明的,正在被一些科学院士批为伪科学)。
无偏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是金属铬夹层着半导体,一面铬有许多麻面,另一面是平面。就这么简单。麻面越细小,越多就可以产生越强的电势。
用永动机基本原理完全可以解释通无偏二极管的原理:电子的热运动作为动能使得在金属铬的麻面和平面产生了不同的情况,1平面上电场均匀电子很难脱离金属,2麻面产生了非均匀电场,类似尖端放电作用,电子的热运动很容易使电子脱离金属。麻面越细小,越多就使电子的热运动动能作用越强烈,电压就越高。显然多层叠加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压。
建议进一步的实验可以采用高能导电粒子溅射到半导体上可以得到比麻面效果更好的无偏二极管。可惜我没有资金和设备进行这些试验。
2 磁热原理是可以实现永动机的另一种方法:顺磁物质特别是稀土元素合金被磁化时热墒增加,磁化产生了热,用微观角度解释为顺磁物质热运动的粒子其中一部分因磁化被固化约束,热运动空间和数量受到限制,在能量守恒条件下热运动频率增加对外表现为温度上升,就如同乒乓球上下弹跳,用拍子压低弹跳高度乒乓球就会提高运动频率,更频繁地碰撞拍子。人们已经根据该原理制造出了磁制冷冰箱。从磁热原理上讲磁化制热是不消耗能量的(不包括物体转动摩擦损耗,磁化空损,热输出过程损耗),据有关资料报道磁制冷空调可以用一份热能把十份热能从-30度传送到10度环境中,而普通空调只能传送3份。如果采用磁悬浮转动技术和热管技术,相信能进一步提高效率。目前的难度是磁热原理材料只适应于低温,常温以上就失效了;而从10度向-30度传送能量过程中能否提取十分之一以上有用能量也是一个难题。不过我们不一定非要磁热原理,也许其它场效制热原理等只要外界作用(但不需输入能量)能引起热运动粒子其中一部分被固化约束产生墒增的都有可能成为永动机。
3 选择某种特殊材料可以制造成类似于锯齿面:由无数个长斜面和短斜面组成(最好长度比例为10:1以上),在这种特殊材料锯齿面上约束着无数热运动粒子由于热运动而在不断跳跃,跳跃高度应能超过斜面高度。显然在长斜面上的热运动粒子由于热运动会自发地向低位移动,短斜面很陡,就形成了高位处热运动粒子少,低位处热运动粒子多的情况。由于热运动粒子的跳跃高度能超过斜面高度,一些热运动粒子就可以从低位越到高位,又通过下一个长斜面上返回到下一个低位。这样不断运动就形成了粒子流:无规则的热运动变成了单向运动,该动能可以很容易被转化利用。缺点是环境温度必须在一定范围以上。本方案是我自己设计的,也算是自主创新吧。
我不相信第一种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