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管主办国叫东道主?
《左传》中有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晋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者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本篇见于《左传》僖公三十年(前630)。在僖公二十八年发生的城濮之战中,晋文公战胜了楚国,建立了霸业。僖公二十九年,晋、周、鲁、宋、齐、陈、蔡、秦在翟泉会盟,晋国在会上“谋伐郑”。僖公三十年,晋国和秦国合兵围郑。围郑对秦国没有什么好处,郑国大夫烛之武看到这点,所以向秦穆公说明利害关系,劝秦穆公退兵,然郑、秦结盟,让秦国在郑国驻军,秦穆公因此退兵,晋文公也只得撤退,一场战争被瓦解了。
其中一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者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本来的意思是:如果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成为您秦国东方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晋国去往很多国家都要路过东边的郑国),体现了烛之武的谋略。
后来则演变成把主办国叫做东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