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洗运动??
如题,前因后果??
麻烦拉!
参考答案:苏联的大清洗运动(即肃反运动)
30年代,苏联的国内外形势非常复杂。当时,德国和日本作为欧洲和亚洲的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苏联处在东西两线受敌的危险境地之中,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实行纵虎为患的绥靖政策,希望祸水东引。斯大林觉得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正等待时机进攻苏联,并在积极破坏和削弱苏联的实力。斯大林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资产阶级国家向苏联后方派遣暗害分子、间谍、破坏分子和杀人凶手,比它们向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后方派遣的人数应当多两三倍,这样设想不是更正确些吗?”同时,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国内的情况不正常,党内斗争连续不断。1923年至1925年初,斯大林同托洛茨基斗争,以托失败告终;1925年以后,季洛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又组成新的反对派,新反派并在1926年4月同托洛茨基派结盟,组成托季联盟,反对斯大林。1928年,托季联盟失败后不久,布哈林因为在农业政策等一些问题上同斯大林意见相反,苏联开始了以批判布哈林为中心的反右倾斗争。在这一连串的党内斗争中,许多党员被开除出党,不少人被捕、监禁和流放。1934年12月1日,斯大林的亲密战友、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列宁格勒省委书记基洛夫(1886—1934年)被刺杀,凶手是一名年仅30岁的联共(布)党员尼古拉也夫。尼古拉也夫同情托季联盟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不满,幻想以自己充当殉道者来唤醒人民,改变现状。基洛夫被刺激起全国人民的无比义愤,各地纷纷集会,要求严惩凶手。斯大林同莫洛托夫等当天赶赴列宁格勒亲自审讯凶手。经过初步审讯,苏联党和政府断定,基洛夫事件是由原季诺维也夫反对派成员组成的恐怖组织策划的,尼古拉也夫只是其中成员之一,其行动目标是暗杀斯大林和其他党政领导人。12月29日,尼古拉也夫被枪毙。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10多位前反对派领袖被捕。第二年1月,季诺维也夫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加米涅夫被判刑5年。季、加等不承认自己同基洛夫事件有任何联系。1936年,苏联决定对季诺维也夫等人重新审判。8月中旬,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对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16人进行公开审判。法庭宣判季、加等在托洛茨基的直接指挥下,组织“托—季暗杀团总部”和帝国主义间谍纠集一起阴谋暗杀斯大林为首的党政领导人,夺取党和国家领导权。季、加在法庭上承认了自己所犯的“罪行”。法庭以间谍、人民敌人的罪名判处季、加等16人死刑。此后,大清洗运动推向高潮。大批前反对派成员以及党、政府和军队的高级干部被捕,遭处死。1937年3月3—5日,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作了《论党的工作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派及其它两面派的办法》的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进展愈大,胜利愈多,阶级斗争就愈尖锐的论断。他指出:“在我们所有的和几乎所有的组织中…都在某种程度上碰到了外国代理人的暗害、破坏和间谍活动”,“外国代理人,包括托洛茨基分子在内,不仅打入了我们的基层组织,而且窃取了某些重要职位。”……因此,必须改变党内斗争方式,由“辩论的方法”改用“连根拔除和粉碎的方法”,坚决消灭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在大清洗运动中,苏联党和国家前领导人布哈林、李可夫以及副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叶戈罗夫元帅、基辅军区司令雅基尔等许多优秀将领遭逮捕、杀害。大清洗运动尽管清除了一些帝国主义分子、间谍和其它敌对分子,但是,它严重扩大化,成为消灭政治异己的手段,伤害了更多无辜的人。据初步统计,1936—1939年,苏联约有400多万人遭逮捕和判刑。1934年1月联共(布)“十七大”选出的12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的98人,1966名代表中的1108名被逮捕或镇压。当时,列宁格勒省的154名代表中,只有2名继续当选为“十八大”的代表。在军队中,大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全军5名元帅中有3名被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无一人得以幸免,15名集团军司令中有13名被清洗。1938年,红军师以上的军官中,只有39%的人是原任的。同时,在经济建设部门,大批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干部被清洗,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进行。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渐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