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诗酒精神
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彼此依托,相互映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葛景春先生的新著《唐诗与酒——诗酒风流赋华章》,从酒与诗的关系角度,对唐诗和唐代诗人的品格,进行了新颖而深刻的解读。
该书通过不同时代诗人饮酒心态的比较,凸现出唐人的诗酒风采。在唐代诗人那里,饮酒是基本功,而酒与诗是双美,缺一不可。唐代诗人饮酒,饮出了诗情,饮出了哲理,饮出了学问,饮出了人生。这种整体性的论述,无疑是精准的、深入的。著者还选取三个典型的代表——酒仙李白、酒圣杜甫、醉吟先生白居易,通过对他们饮酒诗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人品、诗品之差异。酒仙李白“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在酒的世界中寻找到了一个自信、自尊、自爱、自立的富有独立人格的自我,寻找到了一个不受束缚、不受限制的自由天地,在醉中进入了一个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与宇宙大化同生共死的涅盘境界。酒圣杜甫则“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多有“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的诗作。他的酒诗中当然不乏娱情放纵、借酒浇愁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关注苍生社稷,醉中也是一个站在乐游原上“独立苍茫自咏诗”的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形象。而醉吟老先生白居易,清醒时是一个直谏斗士,遭受打击后便去酒中寻找自己的无忧世界,过着自娱自乐、醉生梦死、独善其身的生活。著者通过对比这三位大诗人饮酒的心态、咏酒诗的内涵,对他们的诗歌和为人进行了定评 李白的咏酒诗充满了傲视世俗的仙气;杜甫的咏酒诗有一种博大胸怀的浩气;而白居易的咏酒诗则有一股富贵闲人的俗气。三“气”之分,议论精警,直指心肝。酒中见真情,以酒说诗兴味真。这是著者利用酒文化研究唐代诗人获得的成果,也为他人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研究唐诗的新途径。
对于饮酒行为的理论支撑,著者从儒、释、道三家的饮酒哲学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索,认为儒家强调的是饮酒所带来的团结和乐的社会功用,是要通过宴饮活动来达到君臣一致、上下同心、缩短差距、减少矛盾的社会效果,它不过是以此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固统治的目的,其功利性是“收”,而不是“放”,它具有的是实际价值和表面意义,对诗不产生深刻影响。而道、释两家的饮酒哲学却是深入个人主体内心深处,强调的是通过饮酒达到身心的解放,解除尘世生活和社会秩序对人的思想精神的束缚和压迫,求得心灵的自由和抚慰,其功利性是“放”,而不是“收”。由此,著者认为道、释的精神与饮酒的哲理内涵最为接近,对人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它消解和减轻人们在现实中的忧虑和焦灼,激发人们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丰富人们的幻想能力,将人们带入审美的理想境界;对诗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显然,这样的思考和结论都颇为重要。
此外,该书内容浩博,涉及大量的酒文化知识,但著者并未流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借助古人的诗歌介绍酒文化,通过诗歌去印证酒的知识,使酒在酒诗中获得升华。以诗证酒酒千古,诗情洋溢的酒知识,使我们忘却了酒气熏天的污浊。
著者在本书的《后记》中说:“本书的写作可以说是对唐代的饮酒诗,在边玩赏边研究的过程中进行的。它既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也同时是一项审美的愉悦活动,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并不感到枯燥,而是觉得兴味盎然。但愿读者朋友在阅读此书时,也有同样的感受,也就算是达到了我的目的了。”披览此书,酒香诗味,胡页飘拂,我们认为著者的目的已经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