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天津“新八大家”孙家
和平区新华路和承德道交口的新华路120号,现为中共和平区委办公楼,该楼原是天津近代名声显赫的元隆绸布庄经理孙仲凯的宅邸。
元隆绸布庄开业于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开业初期,元隆只经营内局批发,专从上海进货,只能赚上海和天津两地的差价,利润不大。后来元隆在估衣街租到新址,大修门脸,前店做门市,后店做批发。1900年庚子事变时该店损失较小,平复后,市面货物奇缺,元隆便乘机复业,并独出心裁地做了一个“慰问主顾大减价”大横幅,出售存货。一时顾客盈门,利市三倍,并创出了名声。1921年元隆绸布庄东家孙良轩逝世后,由其子孙仲凯接任经理职务,并开办庆生棉纱庄,包销裕元纱厂全部棉纱,获利甚丰。曾先后经营元聚、元裕、隆生等棉纱庄,晋丰、祥生、庆益等银号及庆义米面庄。1923年至1925年为孙家最兴盛时期,资财估值可达四五百万元。30年代初,在劝业场和小白楼又增设“元隆”新店,被称为天津新八大家之一,人称“元隆孙”。
“元隆孙”成为巨富后,于1933年1月,以庆修堂孙仲凯的名义,购得原法租界樊主教路(今新华路)土地一块,同年由中国工程司阎子亨设计建造楼房一所(今新华路120号,中共和平区委员会所在地)。该址院门仿凯旋门,为屋宇式门楼。原院落为南北向长方形的三道花园式庭院,建有北楼、中楼和南楼三幢相连楼房,建筑面积2964平方米;均为砖木结构,大筒瓦屋顶,局部平顶,红机砖清水墙,局部混水墙,木楼板。除中楼正面为玻璃钢窗、混凝土楼梯外,其余均为菲律宾木门窗、木楼梯。该宅一楼有客厅、起居室、餐厅、书房、卫生间等;二楼、三楼均有卧室和卫生间,室内装修讲究。院内有车库、厨房、储藏室等平房建筑和小花园,至今院内还保存着四个当年小花园内的雕有花饰的鱼缸。院内楼房对面还有鲜为人知的金库,金库内有像一间房子一般大的保险箱。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元隆孙”家财产损失不大,为安全计,投资不动产。在天津法租界樊主教路永安饭店(今新华路天津图片社)、沙大夫路(今山东路)吉祥里、恒和西里等处购置了大片住宅门面、房屋。在上海也购置房产多处。
元隆孙故居产权原为孙仲凯、孙季和、孙诚哉、孙敬之、孙慎之、孙锡彬、孙乃格等7 人共有。建国后曾由中国化工公司化工采购供应站租用。1956年8月第一批私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业主以孙敬之为代表,将楼产捐献给政府,后改由中共和平区委员会使用。
解放前,在天津提起“八大家”来,是赫赫有名的。由于八大家之说流传有百余年的历史,因此其所包括的家族,前后有所嬗变。实际上,八大家成为泛指天津地方富户豪门的一种通称。八大家的兴衰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代天津的社会面貌,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一定的影响。
天津八大家的形成,与明末清初天津的海运、粮业、盐务的发展具有直接关系。早在元、明两代,天津就成为漕粮北运的枢纽,并由此形成为华北、东北的粮食集散地。到了清代,海运和粮食贩运业都有所发展,天津的经济地位也日显重要。明万历年间,在盐务上实行“纲法”,将宋代以来的商人凭盐引销盐的制度,改为盐商垄断的引岸专卖制度,并准许世袭经营。清初,又将长芦盐运使署从沧州移来天津,从而天津又成为长芦盐纲(芦纲公所)的基地。因此,在天津,海运、粮食及盐务,就成为富商巨贾聚敛财富的主要手段。
从清初特别是所谓康乾盛世以来,以盐务起家的富户,在社会上的声势日益显赫。如盐商张霖,发家后在北京和天津都建造了豪华的宅邸和园林。盐商安麓村以积聚的大量财富,收买了许多珍贵的书画,成为大收藏家,并著有《墨缘汇观》。盐商查日乾,在天津城西北建造了著名园林水西庄,乾隆皇帝南巡过津时,曾数次到水西庄饮宴,由此可见盐商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
乾隆、嘉庆年间,在天津已经知名的大家族,还有承办盐务的“东门里权家”、“南斜街高家”、“只家胡同董家”,从事海运业的“海下高家”、“东门外韩家”,粮商兼大地主的“杨柳青镇石家”,等等。富户豪门在社会上竭力扩大自己的影响,于是便逐渐形成“十大家”、“八大家”的说法,并在群众中传播开来。
相传从咸丰初年(1851年以后)开始,流传着一个有关八大家的口诀:韩、高、石、刘、穆,黄、杨、益照临。口诀之流行,说明他们这些家族在当时已成为社会上公认的八大家了。在各大家族姓氏之前,群众习惯地冠以堂名字号或居住地点,即:天成号韩家、益德裕高家、杨柳青石家、土城刘家、正兴德穆家、振德黄家、长源杨家、益照临张家。八家之中,其发家主要依赖于盐务的有四家(高、黄、杨、张),粮业的三家(石、刘、穆),海运业的一家(韩);其中身兼大地主的二家(石、刘),其他家族在发家后亦有广置田产成为大地主者(如穆、杨、张等)。这些家族在财产膨胀之后,又根据自身的财势,广泛投资于其他方面,比较集中的行业是典当、粮食、银钱号、绸布、杂货等。如天成号韩家,除养海船数十艘外,还贩运粮食,开设当铺,长源杨家除包四个县的盐引外,把势力集中于典当业,在天津及外埠开设了二三十座当铺;穆家经营粮行发家后,主要以开设正兴德茶庄而著称,虽也接办过盐引,但在盐务上没有多大的发展。
八大家中声势最为煊赫的是益照临张家。创业人张锦文,早年曾在天津大盐商查家任管事,时查家已趋衰落,张为之排忧解难,出力不小,后查家资助其接办盐引,因而致富,成为天津的大绅商。
口诀中所列的八个家族,在咸丰、同治年间财势显荣,处于鼎盛时期,其后有的便开始败落(如益德裕高家)。同时,新的豪富又不断形成,特别是李善人家,及“益德王家”,承包盐引发家,异军突起,声势不在八大家之下。崛起的家族取代了衰落的家族,进入八大家之列,但相沿下来的八大家称谓却仍维持未变。其中明确地去掉哪些家,递补哪些家,说法各异。关于补进的家族,社会比较公认的有:李善人家、益德王家、乡祠卞家、高台阶华家。这样,前后期的八大家就有所不同了。
民国以后,社会上又流行有“新八大家”之说,如“元隆孙家”、“敦庆隆纪家”、“同益兴范家”、“瑞兴益金家”等等。有的按行业区分,如“钱业八大家”、“棉布业八大家”、“电料业八大家”,等等。有的甚至把买办人物也包括了进去。这样,“八大家”的含义就不那么明确了。同时,现代工商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而被称为“大家”的,其财力又远不如原来八大家雄厚,故新八大家之说难以取得社会的一致公认,后来就不为人们所道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