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诗的文章,
评价或认识
参考答案:闻一多论唐诗
最早看见这本华东师大的小巧可爱的<神话与诗>是在小城读大学的时候。和靖兄陪刘宗迪老师闲逛书店。我取了姜德明主编的那套书话系列的郑振铎书话,那段时间正着迷于<西谛书话>和<晦庵书话>。,兼以板式厚重庄严,手感颇佳。(按:当然,这些普通册子是入不得布衣里各位大家的法眼的,)见此哪有不收之理。只是余钱不多,再多买就要和口腹之欲起争执,拿定这本之后只能望洋兴叹了。
刘老师选的就是闻一多的<神话与诗>,好象还评价了几句,说闻先生引入文化学,人类学的有关理论结合中土固有之文字训诂考证之学来治神话,别开天地。其他的都记不得了。
晚上一伙人就在刘老师家吃的火锅,觥筹交错,相与甚欢。回寝室后还点着蜡烛夜游了一阵,雷雨交加,烛影摇摇,四围鼾声起伏,至今如在目前。
这些不太久的场景现在居然也成为了往事,人这一生有点意思,还没开始品味呢,就只剩回忆在斜阳影子里孑孑孤立,形影相吊了。如今人事消沉,刘老师去了北京,靖兄留了下来,重聚料已是空想,尤其是听说憨厚淳朴的靖兄也在生之重重波折中消沉颓唐,实在觉得残酷不想去面对细思的。回到书上来吧。先是买了上古的<唐诗杂论>,惊艳于闻先生的诗心韵笔,看他以俊逸悠然,风骨卓如的字词探讨宫体诗的流变,感叹春江月夜的独绝,写太白的天纵豪才,写少陵的沉郁大拙,哀怜贾岛的孤苦伶仃。实在不知用何语来赞一词的。闻先生说张若虚的诗有一种宇宙意识,实则这说诗的一卷妙文才是真正的宇宙意识。,幽远,渺茫,辽阔,深邃,可惜这样的文字少得可怜,先生未能用同样的笔墨来为我们留下一部晶莹剔透的中国文学史,不禁扼腕叹之再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