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小儿隐睾的问题
1~12岁各年龄组的隐睾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故此,为了既不放弃自愈可能,又要保证术后睾丸的正常功能,在隐睾自愈率最高的1岁之后,同时又在睾丸结构改变开始出现的2.5岁之前,手术较为适宜。
隐睾是男孩较常见的生殖器发育异常,如果不及时发现,延误治疗会影响生育,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胎儿生后过程中,睾丸自腹膜后腰部下降,于7-9个月时降入阴囊,出生时未下降者亦多在出生后短期内降入阴囊。睾丸下降不全,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胎儿期将睾丸向下牵引的索状引带异常或缺损,睾丸便不能自腰部下降到阴囊;二是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致使睾丸对促进性腺激素反应不敏感,失去激素对睾丸下降的动力作用;三是母体的下丘脑产生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使脑下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它们作用于胎儿睾丸的:Legdig细胞产生睾丸酮,胎儿生长过程中,如果母体缺乏足量的促性腺激素,亦可影响胎儿睾丸下降的动力作用。
胎儿的腹膜鞘突在睾丸之前进入腹股沟管,因此睾丸未降者常并发腹股沟疝。
隐睾的发生率约为千分之一,其中双侧隐睾占10-20%。正常情况下阴囊壁能调节局部温度使略低于体温,以维持睾丸的正常功能。未下降的睾丸停留在腹膜后,受体温影响,1岁以后就出现超微结构变化,2岁后基本丧失生精能力。青春期后,绝大多数隐睾发生萎缩,如系双侧,会影响生育能力。
位置不正常的睾丸,尤其是位于腹膜后者,发生肿瘤的机会较正常人高20-40倍左右。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出生后10个月内注意检查孩子的阴囊,如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1岁以内的隐睾仍有自行下降的可能,可暂时观察,并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者,改行睾丸下降固定术。2岁以后隐睾保留意义不大,还会有恶变的可能。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由于家长的忽视及医学常识的缺乏,造成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或准备结婚时才发现隐睾,那时就会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遗憾。故提醒家长千万留意自己孩子的阴囊,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隐睾有何危害?
隐睾对孩子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呢?这个问题不能忽视,其危害还是很大的。
1.影响睾丸生长发育。睾丸对温度十分敏感,过高的温度对睾丸生长不利。腹腔内温度要比阴囊高2~4℃,孩子到5岁睾丸仍不下降,它就会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害,将来产生精子的能力大大降低。如双侧隐睾不处理,仅10%的患者有生育能力。
2.易受外伤。位于阴囊的睾丸处于悬垂状态,受外力冲击时能自行缓冲,不易损伤。而隐睾其后衬有坚硬的腹股沟韧带和骨骼,无法避让而易于损伤。
3.睾丸癌变。高温环境下的睾丸,易致恶性癌变。
4.隐睾扭转坏死。隐睾绝大多数伴有疝,睾丸固定不良易发生睾丸精索扭转而致睾丸坏死。
所以,隐睾患儿要及时治疗。常用的方法有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双侧隐睾不伴有疝者可试用激素治疗,常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如果无效还是要及时手术治疗,一般在4~5岁进行手术为宜。据临床经验,采用睾丸内膜下固定手术(袋形固定术),痛苦少,疗效好。
小儿隐睾怎样选择手术时机?
隐睾手术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患病睾丸的生殖功能,因此,手术时机和选择至关重要。以往,把隐睾手术的年龄规定为2岁之后,一般倾向于6岁之前,依据是此时手术睾丸组织变化不大,不会影响生育。但近年的研究表明,在电镜下,自2.5岁开始,睾丸组织的超微结构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也就是说,生殖细胞退化,胶原纤维增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趋严重。已经明确,引起睾丸组织改变的决定性因素是睾丸周围的温度偏高,因为正常体温较阴囊温度高2℃左右。温度偏高,不仅影响睾丸组织的发育,使其发生退行性变,也不利于精子形成,因而影响生殖功能。但如能及时把睾丸牵入阴囊,恢复其正常的位置及适宜的环境,就会避免这些问题。那么,隐睾手术是不是越早越好呢?也并非如此,因为在1岁以内,约有83%的隐睾可通过睾丸的自行下降而自愈;但1岁以后则不然,研究表明,1~12岁各年龄组的隐睾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故此,为了既不放弃自愈可能,又要保证术后睾丸的正常功能,在隐睾自愈率最高的1岁之后,同时又在睾丸结构改变开始出现的2.5岁之前,手术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