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近视做激光手术治疗效果好么?
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后遗症什么的?
参考答案:随着激光矫治近视手术的普及,已经越来越多的人们体会到了由传统的激光手术导致的眩光、夜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等并发症所带来的困扰,有些甚至严重影响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而引起这些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眼睛的高阶像差。因此,改变传统的激光切削模式、降低眼睛的像差、使手术更具针对性的“个体化手术”已成为医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什么是个体化激光手术?
个体化激光手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体化手术是指除了参考术前的各项检查数据之外,还要针对患者的年龄、职业、用眼习惯、眼睛的调节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手术方案,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狭义的个体化是指准分子激光切削模式的个体化(如波前引导、角膜地形图引导)。目前所谓的“个体化手术”实际上是指狭义的个体化。
为什么要进行个体化激光手术?
决定人眼成像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1、眼球屈光系统和感光系统的结构、功能正常;2、屈光系统的屈光力与眼球的轴长相匹配;3、瞳孔大小适宜。即使是正常人的眼睛,也都存有像差。人类视网膜的分辨率应该可以支持2.0以上的视力,但正常人的视力却难以达到。角膜、晶体及眼内的房水、玻璃体都会对光线产生折射,如果其中一项或多项有不规则状况,看到的影像便可能模糊不清。
目前眼科界将像差分成低阶及高阶像差两种:低阶像差就是一般所谓的近视、远视及规则散光等屈光不正现象,高阶像差则是不规则的散光。这些像差都会导致视觉质量的下降。传统的视力检查项目只能显示出眼睛的低阶像差,传统的激光矫治手术也像验配眼镜一样,只能矫正近视、远视和规则性散光—所谓的低阶像差,不能矫正高阶像差,术后的视力和戴眼镜差不多。白天瞳孔较小高阶像差有限,视力较好,夜间瞳孔较大,高阶像差也较明显,视力就会显著下降。
目前可以同时矫正低阶、高阶像差的个体化激光手术有波前像差引导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激光切削模式,其目的是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波前引导的个体化激光手术能使术后视觉更趋完美
角膜地形图是反映角膜前表面曲率和规则性的,因此,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激光手术也只能修正角膜上的像差,对眼球的整体像差无法矫正,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
最近几年激光屈光手术应用了波前理论,发展出波前像差仪,不仅可以检查患者的近视、远视和散光,也可以检查高阶像差。它利用一束扩大、平行的激光光聚焦在视网膜的一个点上,从这个点反射出来的光再聚焦在微小镜片组上,形成一些点状排列,然后用数字摄影机纪录下来,没有像差的波前所得到的是等距的点状排列,有像差的波前则各个点之间的距离并不规则。而根据这些点偏离的多寡,可以计算出患者整个眼球的像差,我们将像差仪检查出来的高阶和低阶像差,输入准分子激光的计算机,再由计算机驱动追踪器和飞点式激光精密的雕琢角膜,以治疗近视、远视、散光和修正高阶像差,使术后的视力达到更完美的境界。这项技术已经通过了美国FDA认证。
2004年8月,美国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城-圣地牙哥美国海军医疗中心的角膜及屈光外科手术主任、医学博士斯蒂文*沙尔霍恩,在他主持的一项关于个性化LASIK手术的研究后表示:“我们发现,与传统LASIK手术相比,波前引导LASIK手术更加精细、并能获得更高质量的视力,同时赢得了更高的患者满意度。”他们对在美国海军屈光外科中心接受传统LASIK手术和个性化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术后三个月,78名接受波前引导手术的患者中有94%达到1.0或更好的视力,178名接受传统LASIK手术的患者中则有86%可以达到1.0或更好。同时,30%接受传统LASIK手术的患者反映他们会在夜间驾驶时出现晕眩现象,但是三个月后症状会减轻或消失。而接受波前引导手术的患者中没有一人出现夜间驾驶晕眩或眩光现象。沙尔霍恩博士表示:“传统LASIK手术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波前引导手术会带来更好的效果-整体质量更高,患者也更满意。”
波前引导个体化切削的优点
1、最大矫正视力更好;
2、减少夜间眩光、夜间视力低下等不便;
3、减轻术后对比敏感度低下的问题;
4、可改善传统的激光手术导致的不规则散光、中央岛等问题。
什么是Q值和Q值引导的激光手术?
Q值是几何物理光学名词,在人眼中反映角膜的非球面特性。天然正常的角膜是一个中间凸、周边相对平坦的非球面,因而每一个人均有自己的非球面特性,也就是有自己独特的Q值。没有球差的Q值应该为零;中央平坦、周边陡峭的Q值为正值;中央陡峭、周边平坦的Q值为负值。正常人的Q值均数为-0.26。
传统的激光手术是一个球面切削的模式,术后角膜多呈球面或变得更为扁平,导致术后引入球面像差,容易在夜间产生眩光症状。Q值引导的激光手术力图使术后角膜的Q值接近正常人的Q值均数-0.26,以改善传统手术导致的眩光等现象。但实际的临床效果不尽如人意。
据上海瑞金医院眼科中心对44例中低度近视患者分两组进行了Q值引导的准分子手术与普通准分子手术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Q值引导的LASIK和常规LASIK两组眩光的发生率分别为28%和26.7%(P>0.05), 两者术后眩光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也无统计学差异。研究显示,Q值引导和常规LASIK术后三月时,Q值均明显增加,由原来的负值变为正值;Q值引导LASIK手术和常规LASIK手术相比在短期内未见明显优势。
在对波前引导的术后视力达到1.5~2.0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他们的Q值有正值,也有负值。可见视觉质量的好坏不是以Q值的多少来衡量,而是由眼睛的整体像差决定的。
如何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激光手术?
WaveScan波前像差仪采用独有的Fourier分析系统,使矫正像差的方案更准确,真正做到了为患者“量身订做”设计出最佳手术方案。用WaveScan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激光手术,术后视物更接近物体的原貌。不仅能矫正眼睛的低阶像差(近视、远视和规则散光),还能矫正术前存在的高阶像差(如慧差、球差、三叶草等);不仅降低了传统的激光手术容易出现眩光、光晕、夜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等并发症,对因传统手术导致的偏心切削、中央岛、切削区过小等问题也能矫正,使术后的视觉质量更趋完美,不失为目前矫治屈光不正的首选方法,也是屈光手术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