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知道
分享
 
 
 

最进几年得中考去向是不是更贴近生活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12-07-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分类: 教育/科学 >> 职业教育
 
问题描述:

我想知道中考的去向,这样我就可以在复习中不迷失方向

参考答案:

近些年来,发生了许多触及或震撼语文界的大事。1997年前后,媒体热演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中学语文教育一下子成了“世纪末的尴尬”;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拉开了我国基础教育改的序幕;2000年,修订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颁行,人教版试用修订本教材印行并实施,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开始全面启动;2001年5月、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相继下发,表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实施阶段;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正式印行,一批“课标教材”审查通过并在试验区着手试验,语文学科的课程改革正式走上“快车道”。在这个过程当中,中考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考试,不断被人提起、议论、责难,要求对中考进行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考自身也在不断适应新的改革形势,调整中考方略,努力形成新的中考理念和规范。1997年,教育部在全国确定了七个中考改革试验区,试图形成一支中考改革的领军队伍;2000年,在总结试验区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下发了《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就中考指导思想、命题质量、考试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为各地中考改革指方向,定基调;2000年之后,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每年就江南、江北两个区域的中考试题进行评价分析,试图通过学习培训、讨论交流,来规范考试方向,规范命题行为,提高命题质量,推进考试改革进程。 客观地讲,最近几年中考改革的步子之大、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各地中考从命题指导思想到考试内容、考试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总体上看,中考改革应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因为改革的步子大,速度快,因为对中考各各方面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伴随中考改革而来的有许多“冲动“,有许多不太成熟的“一家之言”,有许多区域化特征过于鲜明的不恰当行为。就语文中考而言,有的认为语文中考只考作文就行了,有的认为中考只考阅读和写作就行了,有的认为文言文淡化到只考默写就行了,有的认为语文知识应完全退出语文试卷了,等等。因为有这许许多多的“意见”和“看法”,全国各地的中考可谓是各具形态,异彩纷呈。这种状况,从好的方面看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换个角度看是各自为战,局面混乱。 百花齐放也好,各自为战也罢,中考改革毕竟在向前走,并且在行进过程中形成了主流方向,形成了主流考试形式,形成了主流考试内容。这些主流意味着中考的发展趋势,对于战斗在初中备考一线的教师和即将毕业临考的学生来说,了解、把握中考的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中考的发展主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学生发展”将成为命题指导思想的主流。 多年来,很多地方中考一直都遵循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即“有利于选拔新生,有利于教学,有利于教学改革”。类似如此的考试指导思想,表面看很全面,但首先强调的是试题的选拔甄别功能,把“选拔新生”作为试题命题的主要目标。这种命题指导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时代背景:多年来高中、中专招生总额极为有限,初中升学竞争甚为激烈,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当新生录取率低于50%,试题的选拔功能就必然得到加强。可现在,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不断攀升,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势在必然。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作为初中升学考试,其选拔功能固然不能忽略,但考试的整体功能定位显然当有所改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也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以上这些表述既具有法定性和规定性,同时也具有指导性;这些表述一方面认可中考作为选拔考试的功能,同时更强调中考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成长的价值追求。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词。我们正在历经的是一场新时期以来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这场改革中的中学语文教育当然也面临着革命性的变革。语文教育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性的目标,这一切,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 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考试命题指导思想,那么考试更多的是向前看,着眼于未来,着眼于表现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增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信心。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将人群分类分等,而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当教育大众化的脚步越来越近,终身教育的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的时候,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考试理念,应该就是一种必然了。 (二)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已成为语文学科中考不可逆转的潮流。 从2003年中考试题看,各省、各地在考查形式上尽管不尽相同(有的为单一升学考试,有的是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合一,等等)(试题赋分有150分、120分、100分等等),但无一例外的保持了阅读和表达在试题中的主导地位,其所占的比例较2002年中考试题有进一步的提高。 从收集到的40份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来看,经统计,阅读和作文所占分比的情况如下: 阅读赋分占试题总分40%—45%的试卷数是17套; 阅读赋分占试题总分45%—49%的试卷数是19套; 阅读赋分占试题总分50%的试卷有4套。 作文(含修改;下同)赋分占试题总分40%—45%的试卷有13套; 作文赋分占试题总分45%—49%的试卷有19套; 作文赋分占试题总分50%的试卷有8套。 同一份试卷中阅读和表达所占分比情况见下表: 阅读与表达在卷中所占的分比 100% 90%-100% 80%-90% 70%-80% 70%以下

试卷分数 2 10 15 8 5

(注:各区域的试卷份数不含后一级比数所含的试卷份数。) 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阅读和作文已经成为语文中考试题考查内容的主流,成为不可逆转的考试方向。 应该说阅读和表达在过去的中考试卷中一直是占“大头”的,现在说阅读和表达已成为语文中考考察内容的主流,实际上是指阅读和表达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分比比过去更大了。之所以发生了这些变化,一方面是因为2000年以来的大纲(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使用修订版)》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和教材大幅淡化了语文知识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扩充和强化了阅读与表达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由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强力调整,“意见”明确提出“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这一要求得到了各地的重视和实践相应。当前语文中考高扬阅读和写作两面大旗,可以说是近年来语文学科开展课程改革,推进中考改革的结果。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将更加注重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人文性,在全面考察阅读能力的同时,逐步体现出理解探究、迁移拓展的考查特色,以突出当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 近几年来在阅读能力考查方面所进行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阅读能力以语段和文章阅读的方式考查,并逐步以文章(整体文)阅读的方式考查为主。我们搜集到的40份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中,只有3套试题中没有出现整体文阅读,有25份试题的阅读完全是以整体文阅读的形式出现的。与语段相比,整体文表意更“曲折”但更明确,在层次结构等方面更具考察价值。阅读能力以整体文形式考察,一方面更能准确的看出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使阅读能力的考查更有高度,更有效度。 2、用作阅读材料的语段和文章以选自课外的为主,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完全实现课外选材。2002年,湖北省有9个中考命题单位的语文试题实现了阅读材料课外化,全国语文试题阅读材料课外化的抽样比例是56%。2003年,全国语文中考试题阅读材料课外化的抽样比例是71%。阅读材料课外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大。 中考阅读材料由课内到课内课外结合,再到以课外选材为主,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考试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体现。这一变化,意味着对阅读教和学关系的重新认定,意味着对语文教材地位和价值的重新确定,意味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的重新构建。这一变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天地更加宽阔,更重要的是必然带来学生阅读学习方式的变革。 3、选择阅读材料注重其熏陶感染功能,突出思想文化价值(人文性),同时打破了过去三种文体的考查格局,文体淡化的倾向鲜明。 过去的阅读选材更多的是着眼于选文是否适合于考查阅读能力,是否有适合于考查阅读能力的命题点,至于选文的内容是什么,那不是考虑选材问题的首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随着大家语文课程性质及理念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考试内容尤其是阅读选材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非常重要;认识到考试的过程同样是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的过程,考试内容对学生所形成的“冲击”,往往能给学生带来刻骨铭心的效果。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近些年来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选文表现出了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和时效性。选文要么是传递智慧和理念,给人以洗礼;要么所反映的问题切中时弊,给人以警醒;要么是所表达的情感真切浓郁,给人以熏陶;要么是描述至美的自然或境界,给人以愉悦;要么是丰富而新颖的信息传播,给人以宽阔的视野。这类选文往往成了语文试卷中的亮点,成了语文中考试题命题者的追求。 不仅如此,在强调选文的人文性及审美价值的同时,过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阅读的格局被打破了,作为阅读选文的文章,不再追求文体的典范性和代表性,也不追求三种文体的全面考查。如果说要给近年来出现在试卷中的选文以大致的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描述类、议论类、实用类(含介绍类)等,但实际上有许多选文在文体上表现得颇为“中性”,很难用过去的文体概念来卷定。追求选文的文化价值,注重选文的熏陶感染,就必然打破过去文体意识的束缚,文体淡化就成了一种必然。 4、在全面考察阅读能力的同时,强调学生表达自己独特阅读感受和体验,并重视考查学生的初步阅读鉴赏能力和迁移拓展能力。 近年来的语文中考,在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上基本上摒弃了过去借阅读形式考语文知识的倾向,基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阅读能力上来。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一般都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上: 一是领会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二是理解和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三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层次;四是评价作品的感情倾向和形象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全面考察这些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展示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迁移拓展能力,往往成了命题者追求的试题境界。试题也往往因为有了这些能力点的考查而显得有方向感,有高度。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命题者都把这些考查内容作为热点和焦点来对待,几乎各地的中考试题都表现出了重视考查这些内容的倾向。 关于考查这些内容的试题,下面仅举几例: 例1:文章第四段作者谈到“只求挑好自己那桶水”,这句话的普遍意义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要分析。(吉林省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第21题。) 例2:本文语言极有特色。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简要谈谈。(提示:可参阅批注及相关链接。)(宜昌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第三题第5题。) 例3:你受到过与“我”做学生时类似的委屈吗?如果受到过,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和后来的认识;如果没有,请给老师们提一两点有关的建议。(仙桃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第28题。) 5、阅读考查的题型在力求多样化的同时,明显表现出主观题、表达题为主的倾向。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标》语)基于这种认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采用过去大量使用的客观题型,显然不利于展示学生的阅读过程,不利于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也是因为这一点,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题型上的变化力度大,速度快,几乎是“一刹那间”试卷被主观题所覆盖。据抽样统计,2003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阅读部分的题型全部为主观题的,占试卷总数的85%。 主观题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关于阅读能力应采用哪些形式进行考查的问题,也许还有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四)文言文淡化和强化的呼声同在,但强化文言文的势头日益彰显。 2000年颁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文言教学的要求较过去有所降低,只提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此言一出,似乎有种暗示,暗示文言文的教学再没有过去那么重要了,于是有教师确定在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能背诵”就行,有些地方的中考也就开始淡化文言文在试卷中的分量。但实际上,就在“此言一出”之时,就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者呼吁要强化文言文教学,理由很明确:传承文化,加大积累,提高学生文化品味。 事实是,文言文反映在近些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上,的确有淡化的迹象,的确有许多地方的中考只考考文言诗文的背诵,分数也在5分左右。但最近两年来,文言诗文在中考试卷上所占的版面逐步扩大了,比分也越来越多了。据抽样统计,2002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诗文的比分在10-20的试卷占65%,2003年占90%。 强化文言文的势头不仅仅反映在比分上,还表现出如下几点: 一是重视文言文的整体阅读,有相当比例的试卷采用整篇文章的形式考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种现象是过去所少见的。 二是从课外选材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这是近两年来出现的新情况,尽管此种现象尚属少数,但极能引起大家关注。 三是加大了文言诗和文的考查的深度和广度。过去的文言考点一般都集中在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句子的理解、基本意思的理解等几个方面,在这个基础上,目前文言文(诗)的考查还涉及到品味、鉴赏和拓展等考查方向。例如宜昌2003年文言文阅读的第4题:“根据原文行文思路,请你判断,‘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之后文章将会写些什么内容。你不妨试补写两句。”又如新疆2003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的第4题:“诗中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你认为这对女主人公抒发情感起了怎样的作用?”类似这样的题目,过去一般都认为超出了文言文的考查范围,如今却在试卷中昂首阔步。 (五)作文命题将继续按照“淡化文体,不设审题障碍”的要求进行,将继续追求作文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将更加呼唤作文的个性以及“有创意的表达”。 从作文题材来看,近年来中考作文切合学生实际,联系社会生活紧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总体上看,作文题材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所能关注到的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这些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 从题型来看,中考作文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类: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近年来,尤其是近一两年来,中考作文中话题作文一枝独秀,全命题作文也有上升趋势。据我们对2003年中考作文的抽样看,话题作文和全命题作文分别占抽样总数的60%和25%。 中考话题作文是随高考出现话题形式的作文后开始的,并很快蔓延为燎原之势。话题作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明确话题,围绕话题作文,如“以‘尝试’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等;一种是给一段材料,要求在材料中引出话题,题目自拟。无论是那种形式的话题作文,它的最大特点是自由、开放,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写作能力的空间。也正因为如此,话题作文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从作文要求来看,为了落实“淡化文体”的作文改革要求,各地中考作文均明确提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要求,近两年来还出现了“文体不限,诗歌不超过××行”的具体说明,这就在中考作文文体改革方面迈开了一大步。中考作文文体方面的改革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迈进。 近年来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上做了较大的改革。“语言表达”作为作文能力的核心指标,在作文评分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特别关注有个性的作文,特别注重发现作文中有创意的表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积累”在中考试卷中地位稳固,语文知识的考查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许多人认为,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应该具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应该关注其基础性,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中考语文试卷中要重点体现积累,关注语文知识的运用。 “积累”在中考试题中的地位是稳固的。2000年颁行的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考试“不考语法修辞,不考名词术语”之后,“积累”在中考试卷中的地位开始确立,随后逐年得到加强。至2003年,中考试卷中“积累”的比分占10%的试卷已有相当比例。在中考试卷中,“积累”的内容主要是文言诗文的背诵,考查形式主要有补白式填空和理解填空两种,同时还涉及到字词积累和课外阅读积累等。 关于语文知识,标点、文学常识等内容在部分地区的中考试卷中仍有考查。值得关注的是修辞。尽管2000年大纲明确规定不考语法修辞,但修辞在各地中考试卷中仍顽强占有一席之地,只不过修辞的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考查修辞格的掌握情况变为考查运用修辞的能力水平,由过去考查语文基础知识转变为考查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目前中考试卷中常见的依据语境仿写、续写、填写等形式的题目,很多均是从表达的角度考察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 (七)从中考管理角度看,近年来加强了对中考试题的评价力度,对中考试题的评价将逐步发展为社会化的行为。 2000年始,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每年组织对全国中考试题进行评价,这引起了各地对中考试题评价工作的高度关注。各省、各命题单位先后都着手了这项工作,纷纷开展自评和区域内的相互评价,这对各地中考都起到了良好的规范和导向作用。 1、语文中考试题评价依据。 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首要依据,也是对中考试题进行评价的首要依据。在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就如何评价语文课程目标的各项内容分别作了说明。以“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为例: “识字写字”方面: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评价识字写字要考察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以及写字的规范、美感等情况。 “阅读”方面: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项,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平的水平。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在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写作”方面: 看是否有真情实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看学生能否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看是否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看能否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及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等等。 除以上评价依据之外,2000年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于当前中考改革仍有指导意义,“意见”的主要内容如下: ——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问题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听、说能力的考查。 ——试卷结构应简约、合理。应根据学科特点处理好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试题数量要适当,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注意控制试卷的整体难度。各地要积极探索不同难度试题的适当分值比例。 ——试题的表述形式应规范。试题陈述所使用的语言要简洁、连贯、无歧义,图文匹配,插图准确。 ——不出偏题、怪题以及人文编造的繁琐的似是而非的题目,不出死记硬背的考题。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科目及考试的组织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或提出指导性意见。 ——要加强对命题的审查和阅卷的监控,尤其要加强对主观题评分的复评工作。作文阅卷要保证三人独立评阅。 2、语文中考试题评价指标。 对中考试题的评价指标涉及到多个方面,一般来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试题的价值取向,亦即试题的方向性把握;学科特点的体现,对学科内容的重点把握;试题的科学性、准确性;试题的难度、效度、区分度等;试题结构及试卷规范; 试题的创新程度。 下面是2002年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等级评定参考指标,供参考。 评价指标 评价要点

教育价值 体现义务教育的价值 试题对考生具有教育性 有利于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

应用意识 立足考生发展和实际生活需要设计试题 应用题的情景和实际问题情景基本一致

试题创新 创造性的使用已有的题型 设计新题型(指在评价试卷中首次出现的题型)

难度 从考生生理、心理、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选用新颖的内容、图表、图片和漫画等多种考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陈述题目,激发考生对考试的参与性。 无繁、难、偏、旧的题目 不超出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

效度 选用的题型使用得当,发挥了该题型的功能 非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合理,评分标准预见性好 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合理,体现开放性试题本意 陈述试题的语言简明、易懂 试题陈述无科学性错误

试题素材的选择 体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体现科学之间的联系 体现当代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知识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试卷结构 主观性试题分数的比重合适 注意试卷题型的多样性 各种题型的时间、题量、题型、分数结构合理

试卷规范 考试性质和学科说明、整卷说明、考试时间和总分说明等准确、齐全 卷面赏心悦目、插图规范、插图运用得当、图文匹配 每道大题、小题注明分值,解题指导语 简明、齐全 整卷的大题、小题统一编号 试卷每页的下端有注明避免考生漏题的提示语

学科特点 注重语言积累的情况 考察阅读中的理解程度和个人感受 考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情况 关注阅读表达中的价值取向和创新意识 提供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