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风土人情
快^^^^^^^^^^^^^^^^^^^^^6
参考答案:维吾尔族习俗 桃源一带的维吾尔族,保持和继承了本民族传统的习俗。在服饰方面,平日与汉族无大区别,不同的是在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礼拜等宗教活动中,以及其它主要文娱活动场所,都穿上维吾尔族盛装,头戴四楞小花帽,脚穿马靴。女子或戴花帽,或围花头巾,穿上五彩缤纷的连衣裙,头上扎许多小辫子。男女老幼皆能歌善舞。实行一夫一妻制。特点是本民族内部一般不通婚;本民族女子一般也不得与汉族通婚,而可以与回族通婚。如有的要嫁给汉族,必须尊重女方生活习惯为条件,否则不得结婚。结婚须经历介绍、求 婚、订婚、结婚4个阶段。结婚称为"双婚日",即第一天在女方家里举行结婚仪式,第二天在男方家举行结婚仪式。桃源维吾尔族丧葬实行土葬。对死者先由3-4人进行洗礼,必须用热水洗净,然后用床单一层层包裹 好,再用白布系腰。从头到脚要包严。然后在清真寺由阿訇主持殡礼。凡前来参加者,都必须事先"大净",即洗操,换乾净衣服。葬礼毕,送墓地,由子或孙从棺中抬出死者,放入挖好的墓穴中,不带随葬品。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人口721万(1995年)。
维吾尔族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人。9世纪中叶,迁到西域的“回鹘”,融合了分布在天山以北和西部草原游牧的突厥各部以及两汉以来移居这里的汉人,同原来就居住在南疆广大地区操焉耆、龟兹、于田语的人民,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长期相处,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有自已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
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穆罕默德·喀什噶里的百科知识性辞书《突厥语大词典》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最早一部按月令记述农事活动的农业专著。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坎儿井至今仍发挥着灌溉作用。
维族男子喜穿长袍——“袷袢”,右衽斜领,不用纽扣,用腰带扎腰;妇女多在宽袖的连衣裙外套上对襟背心;男女都喜欢戴称为“多帕”的小花帽,穿皮靴。妇女的饰物有耳环、手镯、项链。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
回答者:lbzrf - 高级经理 六级 5-12 21:00
维吾尔族习俗 桃源一带的维吾尔族,保持和继承了本民族传统的习俗。在服饰方面,平日与汉族无大区别,不同的是在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礼拜等宗教活动中,以及其它主要文娱活动场所,都穿上维吾尔族盛装,头戴四楞小花帽,脚穿马靴。女子或戴花帽,或围花头巾,穿上五彩缤纷的连衣裙,头上扎许多小辫子。男女老幼皆能歌善舞。实行一夫一妻制。特点是本民族内部一般不通婚;本民族女子一般也不得与汉族通婚,而可以与回族通婚。如有的要嫁给汉族,必须尊重女方生活习惯为条件,否则不得结婚。结婚须经历介绍、求 婚、订婚、结婚4个阶段。结婚称为"双婚日",即第一天在女方家里举行结婚仪式,第二天在男方家举行结婚仪式。桃源维吾尔族丧葬实行土葬。对死者先由3-4人进行洗礼,必须用热水洗净,然后用床单一层层包裹 好,再用白布系腰。从头到脚要包严。然后在清真寺由阿訇主持殡礼。凡前来参加者,都必须事先"大净",即洗操,换乾净衣服。葬礼毕,送墓地,由子或孙从棺中抬出死者,放入挖好的墓穴中,不带随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