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术设计的专科就业是不是很难啊,有谁能指点一下?
.1 对基础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图案设计(又称工艺美术设计)、速写、风景写生等。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一般是三到四个学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一般是二到三个学期。两者在内容设置和时间设置上是不同的。对于“你是否认为应该开设基础课程”的回答:6.1%认为应开设基础课程;5.1%认为不应开设基础课程,应直接学习专业课程。其中选择应该的人当中有90.4%的人认为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重要课程;1.1%的人认为学校是这样安排的我们就这样学;3.5%的人认为是为以后的就业多一份机会;4.7%的人认为自己对这门课感兴趣。在选择不应该的人当中有37%的人认为自己以前没学过,不易上手;7.4%的人认为是在浪费时间;18.5%的人是因为不感兴趣。在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这个问题上,有多达37.4%的人选择开设二个学期;17.4%的选择三个学期,而只有15.3%选择四个学期。
由此可见,虽然有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但大部分学生对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笔者认为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学生学习有急于求成,无功不做之势。从心理角度上看,青年初期的学生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知识都抱有极大的兴趣。但由于理论水平、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特别容易把错误消极的东西接受下来。受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学生对艺术设计领域的认识首先是设计带来的金钱效益,根本没有认识其内涵。
(2) 对学习迁移的认识不足。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且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新的学习结果还可能会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影响,心理学把这样的一些关系、影响称之为迁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没有认识到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和学习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来支撑,所以不知道基础课程会对专业课程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好比是房子与地基的关系,只有打好了地基,房子才能一层一层的往上盖。
(3)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不具针对性。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制定都倾向与绘画专业靠近。在教学安排上都是抄袭和拷贝本科院校的模式,完全不具有高职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具针对性,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下降。
1.2 重实践,轻理论
高职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课程设置实践性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适应性广。但这并不是指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忽略专业的理论教育而把重点放在实践课程上。
问卷调查中,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你认为理论课程”的回答,41.5%的人选择重要;51.8的人选择一般;4.6%的人认为不重要;更有甚者的是2.1%选择可有可无; 在“你认为你所在的学校,不应开设的课程”这一选项中,学生的选择一致指向理论课程,特别是史论; 对于“你最喜欢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回答,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史论课的比例仅占15.4%、1.4%。
虽然大部学生认识到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但在理论课程中逃课、打瞌睡、看小说、谈天说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影响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学生对理论课缺乏兴趣,认识不足。兴趣是人们追求事物的最大潜动力。学生一旦丧失对理论课的兴趣,学习毫无目的、方向、结果可言。
(2) 教师授课处于“任务式”状态。学生对理论课的认识以及兴趣的提升都取决于教师对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和态度。在某些教师心里理论课的模式是:从头到尾“照本宣科” 、“唾液横飞”,下课铃声一响就卷课本走人。没有师生互动,没有教与学的穿插。
(3) 学校本身对理论课程的轻视。学校对理论课程的轻视不是意味着完全取消理论课程的设置。而是体现在:课时安排较短;应当开设必修课的转为选修课;不能提供相应的教学设施和资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