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段选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参考答案:良药都很难吃,忠言都很难听,所以《孔子家语》中有“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又有“处身常逸则志不广”。可见忠言就是逆耳的格言,最能证明具有真实不虚的价值。假如人们听了讨厌的忠实良言,就在心中产生不平的念头,那就完全辜负了人家的金玉良言的劝告,所以应该反省自己的缺点,进而敦品厉行改邪归正,如此就可以在无形中督促自己走上光明之路、可见听了逆耳之言绝对不可生不平之念、身处逆境之中也不要有不平之心,因为逆言和逆境都足以激发我们的斗志。反之假如一味喜欢听人家的奉承之言,人家一夸奖就得意洋洋,那你的生活也就显得放荡,在无形中就消弱了自己奋发上进的精神,这种人最容易沉湎于自我陶醉的深渊中,如此就等于自饮毒酒而毁掉自己的生命。即使活着也等于丧失了生存的意义,况且自古就有“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也就是说,人生在世经常要接受各种横逆和痛苦的考验,必须经过几番艰苦的奋斗才能走向康庄大道,假如一开始就想称心如意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可惜的是一些浮浅之辈,一听逆耳忠言就拂袖而去,一遇不如意之事就怨天尤人,其实持这种心理到是脆弱人的意境,人生要想活的有价值就必须不断的克服心中的大敌,以“逆耳之言”不断的洗礼自我,良药苦难吃能治病,忠言难听能利于自我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