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郭嘉的简介??
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之一。他足智多谋,算无遗策,为曹操集团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郭嘉的功劳,曹操曾由衷地赞扬说:“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引自《三国志•郭嘉传》)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
郭嘉最先投靠的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袁绍对郭嘉很敬重,给以很高的礼遇。但郭嘉与袁绍相处数十天,发现袁绍不善用人,优柔寡断,绝非建功立业之主,便毅然离开了袁绍。
那时候,曹操心腹谋士戏志才刚刚去世,“莫可与计事者”,于是荀彧就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与他议论天下大事,询问攻打袁绍的方针策略。郭嘉胸有成竹,侃侃而谈,从道义、用人、执法、用兵、决策等十个方面,将曹操与袁绍作了充分对比,认为曹有十胜而袁有十败。郭嘉最后断言,虽然眼下袁曹双方实力对比悬殊,但就像当年刘邦和项羽一样,最后失败的必将是“虽兵强”却失道寡助的袁绍。曹操听后大笑,对郭嘉的精辟分析十分满意,感慨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引自《三国志•郭嘉传》)此后,郭嘉被任命为军祭酒,为曹操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建安三年(198),曹操进攻吕布,吕布退入下邳城(在今江苏省邳县)死守。曹操久攻不下,一筹莫展,萌生退意。郭嘉劝曹操继续攻城。他分析说:“吕布虽骁勇善战,但缺少智谋。现在他三战皆败,锐气已衰,三军本以将为主,主将没有锐气则士兵更无斗志。吕布虽有陈宫做谋士,但陈宫的主意一向来得慢。现在正好乘吕布锐气尚未恢复、陈宫主意尚未拿定之时,进军急攻,必定可以彻底打垮吕布。”曹操觉得郭嘉言之有理,便一面挥军攻城,一面引沂、泗二水淹灌下邳城。同年十二月,曹军攻克下邳,擒杀吕布和陈宫,取得全胜。
建安四年(199),袁曹决战在即。这时,南方袁术被刘表击败,准备率领残兵败将北投袁绍。曹操害怕二袁联合,便派刘备率部到下邳拦击袁术。郭嘉听后大惊,赶紧阻止曹操说:“绝不能让刘备率军外出,否则后患无穷。”当时刘备已领军出发,曹操悔之不及。果然,刘备在下邳攻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反曹,曹操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
曹操打算出兵进攻刘备,部下担心袁绍乘虚从背后袭击,腹背受敌。曹操问计于郭嘉,郭嘉分析说:“袁绍优柔寡断,生性多疑,不可能迅速作出反应。刘备刚刚拥兵反叛,众心尚未收服,立足未稳,迅速发动对他的进攻,可获全胜。只要迅速拿下刘备,就能回头全力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困境的最佳机会,绝不能失去。”曹操坚定了信心,挥军一举击败刘备。情况正如郭嘉所料,曹军东征时,袁绍谋士田丰竭力劝袁绍出兵偷袭曹军后方,但袁绍没有采纳。
《三国志•郭嘉传》称赞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每次出征,郭嘉都不离曹操左右,行军时与曹操并辔而行,议事时与曹操同席而坐。每逢大家一起讨论军国大事,意见纷纭之时,郭嘉总是能提出恰当的策略,从无失算。最可贵的是,他能坚持自己独立的见解,绝不因违背众意便轻意放弃。这一优点,在征伐袁谭、袁尚之战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袁绍去世后,曹操率军进攻他的儿子袁谭和袁尚。曹军在连战连捷的情况下,将领们都主张趁势彻底消灭二袁,荡平北方。这时,郭嘉却力排众议,独建奇策。郭嘉认为,二袁之间素有矛盾,各拥强兵,各有谋主,彼此互不相容。如果对他们进攻过急,必然会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如果暂缓进攻,二袁必然发生内讧,争夺继承权的斗争就会激烈起来。因此,郭嘉建议曹操回军南下,装作要进攻刘表的样子,“以待其变”。等到二袁争斗两败俱伤之时,再挥军进攻,取胜便会非常容易。曹操十分赞赏郭嘉的这个计策,便回军南进至西平(治今河南省西平县西)。不出郭嘉所料,二袁果然为争夺冀州大打出手,袁谭被袁尚击败,假意投降曹操。曹操乘势挥军北进,各个击破。袁尚军败,逃入乌桓,袁谭则临阵被斩。由于郭嘉的妙计,这一仗既轻松又顺利,大获全胜。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郭嘉又在其中神机妙算,屡出奇策,大建功勋。但是,就在平定乌桓后的撤军途中,郭嘉不幸患病。曹操非常担心,不断派人去探视,“问疾者交错”。不久,郭嘉不治而死。曹操带着无限惋惜的心情,亲自到灵堂去吊唁郭嘉,悲痛万分。曹操用诗一样凝炼的语句道出了自己无尽的哀伤:“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引自《三国志•郭嘉传》注引《傅子》)
郭嘉的早死,对曹操的统一大业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赤壁被孙刘联军击败后,无限感慨地说:“郭奉孝在,必不使孤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