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2010年以后,女性改为55周岁退休,是不是真的啊
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可行性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享受基本养老金的条件通常包括退休年龄、缴费年限(或工龄、工作年限)和身体条件等。1997年国务院26号文中已将缴费年限由10年改为15年,且在1996年,国家标准局已正式颁布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本文现就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做些分析研究。
退休年龄是领取退休金的重要前提之一。世界上多数国家把退休年龄规定为60-65岁,并规定雇员在达到退休年龄退休以后,方可领取退休金。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发达国家老龄化日趋严重(见表1 见表),当年养老基金明显入不敷出,美国在1975年当年出现赤字15亿元,到1982年当年支出超过收入122亿元;英国从60年代后期到1983年,社会保险由14亿英镑的盈余变为115亿英镑的赤字;而在意大利1985年社会保险总局的赤字就高达38亿里拉;法国仅87-88这一年,赤字增加了22亿美元。于是,许多国家对本国社会保障不得不进行了改革,内容不尽相同,但有一相似点,就是普遍提出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见表2 见表)。
根据报导,1999年2月20日,我国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这就意味着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老龄化的速度惊人。根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和预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从7%上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6年,日本为30年,而我国估计不超过25年,可见问题很严重。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这点与发达国家不同,但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大致相同,所以我国是否能沿用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逐步延长退休年龄来缓解养老基金的不足?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相关总量变化和就业问题有多大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近年来理论界及有关部门争论的话题。本课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建议。
二、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能性
1.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是延长退休年龄的前提
一般而言,人口预期寿命越长则退休年龄越高。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是在50岁代初,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与人口预期寿命制定的,那时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才50岁左右,以北京为例,1950年男女预期寿命分别为53.9岁和50.2岁,很明显退休年龄高于预期寿命。今天,我国的社会经济及人们的健康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预期寿命已达70岁,特别是女工人50岁退休后,还要生活20年以上,只要身体许可,完全可以继续工作。1998年7-8月,据广州市城镇1400位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愿意再就业的达46.7%,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能参加工作的,仅为被调查总数的14.6%,其中原商业人员再就业比例最高,也才25%。由此可见,希望与现实相差甚远,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还是符合老年人心理需要的。2050年预计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将达80岁,故从长远的趋势来看,逐步、适当地提高退休年龄,延长职工的就业时限,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2.退休年龄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
按照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如果劳动力成本低,资本成本高,市场就会选择劳动力而不选择资本;反之则选择资本而不选择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主要由工资和包括养老金在内的保险福利待遇组成。我国四十多年未变的退休年龄,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由于现代人寿命的延长,人们用于工作的时间较上代人相对缩短,而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较上代人相应延长。目前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已较建国初期增加了近20岁,若养老金替代水平一定,为保障职工退休金水平不降低,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必定要增加,这就导致了养老保险缴费率的提高,因为我国工资水平偏低,提高个人所缴纳部分的空间不大(个人缴费从个人工资中出,提高工资用于个人缴费,也必然影响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缴费比例,后果是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竞争能力下降。近几年我国的国有、集体企业负担日渐沉重,仅社会保险的缴费就高达工资总额的30%以上,显然已影响企业竞争能力。我国劳动力丰富,资本缺乏,因此我们应发挥劳动力充足的优势,选择吸引更多劳动力就业的退休年龄制度,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三.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基金及缴费率的影响
1.其它条件一定,延长退休年龄增加养老基金的结余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会带来双重影响,就个人而言,退休者可以享受更长的养老金领取期,领取更多的养老金;就社会而言,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会加速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增大、领取养老金人口政策不变,要维持现有保障水平不降低,结果是养老基金需求急剧膨胀,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延长退休年龄是否真的可以弥补养老基金不足呢?下面我们就此建立模型进行分析测算。
测算前提:将职工退休年龄推迟一、二、……、五年;
基本假设:在职职工工资年均增长率为5%,离退休职工养老金调整机制为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60%,银行年利率为2.25%,职工退休时平均余命为17年,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为职工工资的20%,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为个人工资的8%,现行退休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为80%,以后每年降1%。数学模型为:
养老金积累=按现退休制度退休享受e年养老金待遇的现值-退休年龄延长i年企业应为其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现值和个人应缴养老保险费现值-按新退休制度退休后享受的(e-i)年养老金待遇的现值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其中:W—职工退休当年工资; rwr—退休费增长率;
wr—职工工资增长率; rr—银行年利率
e—退休职工平均余命; s—养老保险基金积累;
i—延期退休的年数,i=1,2,……5年;
d—贴现率,
测算结果如下表3(见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随着退休年龄的逐步推迟,养老基金结余随之增多。以1998年全国社会平均工资7479元/年,退休人员退休前收入为社会平均工资的1.2倍,当年退休人数242.9万人,每年新退休人员年增长速度9.1%(由90-98年年新增退休人员平均增长速度得来)计算,可得:
从职工心理承受能力上讲,大幅度提高退休年龄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但从上面的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延长退休年龄是缓解养老金不足的方法之一。
2.其它条件不变,延长退休年龄会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
利用“中国社会保险收支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出2000—2050年期间,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人数,在现收现付模式下:
养老保险缴费率=退休职工赡养率×养老金替代率
2000年全国养老金替代率为80%,假设以后每年降低1%,直至58.5%为止。在现行退休制度前提下,测算结果如下(表4 见表):
从表5(见表)可以看到,按现行退休政策、现行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缴费率的增长是十分惊人的,是企业、个人都不能负担得起的。但若将退休年龄逐步提高,缴费率则将有所下降,结果如下(表6 见表)
从表6我们不难发现,随着退休年龄的延长,缴费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四.退休年龄延长对失业率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岁,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在此前提下,假定男职工退休年龄为60岁,女职工加权平均退休年龄为52岁。我们知道延长退休年龄,相应减少了就业岗位,从而会增大失业率。利用“中国社会保险收支预测模型”,从2000年开始分三种情况提高退休年龄,失业率的变化如下表7(见表):
从上表7可以看出,退休年龄提高愈快,失业率上升愈迅速。国际通用失业率标准是:失业率超过两位数字时,判定为严重失业国家;失业率在7.5%—10%为高失业国家;失业率在4%—7.5%之间,判定为中等失业国家;若失业率在4%以下,则判定为低失业国家。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过快提高退休年龄,只会导致严重失业,国家、企业、个人都不能承受,不具有操作性,因此退休年龄只能逐步提高。
五.延长退休年龄的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得知:考虑我国经济、人口、就业、社会保险等现状,一下子将退休年龄提的很高是不现实的,由于我国女职工退休年龄偏低,平均为52岁,所以,可以考虑先延长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我们假设从2001年起,女职工退休年龄每三年延长一岁,至65岁为止;2025年以后,我国将逐渐进入退休人口高峰期,为此,我们假定从2010年起逐步延长男职工退休年龄,在退休高峰到来之前延长到65岁,具体也是每三年延长一岁,至65岁为止。详见下表8(见表)所示:
在表8新退休年龄假设下,重新测算得到如下结果:(表9 见表)
在新退休年龄假设条件下,从上面数据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只要逐步,缓慢地延长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率和失业率是能有效地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的。
六.基本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各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基金的不足是困绕各国政府的一大难题,通过各国的实践经验和上面的分析测算,我们可以得出:只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延长退休年龄,不但能将缴费率、失业率有效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而且可缓解养老基金的不足、为平稳渡过人口老龄危机打下基础。同时我们也应注意:退休年龄的适当提高,虽能解决我国目前社会保险基金不足,和即将发生并迅速发展的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经济问题,但它只是途径之一,绝非唯一的途径。我们知道不少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已延至65岁,但是他们的退休制度仍在改革之中。例如:不少国家采用的办法是——延长享受全额待遇的缴费年限,英国已将该年限延至不低于受保人全部就业生涯(40年),法国也长达150个季度(合37.5年),日本则为25年;另外,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对非正常提前退休人员实行减发待遇等等,都是解决社会保险基金困难的良策。究竟采取何种方法或是多种方法并用?这就需要根据国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尚不发达,短期看,低龄退休可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临近,低龄退休制度对社会保险和经济发展的不利方面将日益显露,因此,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社会保险研究所 李红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