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是是主持?
春节晚会进入第12个年头,著名主持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央视史无前例地公布,今年春晚主持人中将第一次起用“非人类”———虚拟主持人。
虚拟主持人采用了什么制作技术?“它”能和观众对话吗?虚拟主持人的出现会给电视发展带来革命吗?随着春节晚会临近,这个神秘的虚拟主持人成为全国观众关注的焦点。
记者近日从中央电视台了解到,2005年春节晚会的总导演郎昆以“新”作为整台晚会的基调,虚拟主持人正是今年的一个热点。“选择这样的方式打造春节晚会,目的是为了增加晚会的科技含量。”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虚拟主持人揭开神秘面纱
自从2000年英国推出世界上第一位网络虚拟主持人之后,对三维虚拟主持人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传媒界的热点。但因为软件开发、技术手段、实施应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虚拟主持人一直未产生更大的飞跃,更没有大规模地进入电视传播。
该人士介绍,此次春节晚会的虚拟主持人形式,标志着三维虚拟主持人首次大规模地在国内最重要的电视节目中进行全方位展示,将是虚拟主持人在形象塑造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据透露,曾于去年底亮相央视频道的虚拟主持人“小龙”很有可能在春晚与各真人主持同台献艺。“小龙”曾是为央视《光影周刊》节目而设计的虚拟主持人,他个子1.75米,是一个由电脑合成的三维动画人物。小龙的设计采用的是动作捕捉技术,从原型设计到最终成型,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该栏目制作人胡女士介绍,通常,配音演员要按照写好的台词完成虚拟人物的声音部分,技术人员再将其因场景不同剪辑成单个镜头备用。根据镜头的需要,再从真人的动作中捕捉出无数个动态的点,并将它们连接成线,至此,虚拟人物的轮廓基本成型。
与此同时,另一组人员需要使用电脑声音软件对照配音寻找口形匹配的画面,再将声音和画面合二为一。从服装文件库中为虚拟人物挑选合适的衣服,配上灯光、音乐和特效,最终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小龙的绝招就是能随时幻化成某个角色,比如蝙蝠侠、蜘蛛人,甚至李小龙。”胡女士说。
虚拟主持人将带动电视技术新革命
记者曾向身边一位朋友询问怎样看待虚拟主持人,他认为现在镜头里的俊男靓女已经够多了,再制造出些虚拟的主持人根本没意义。很多人也认为,虚拟主持人不过是媒体为了宣传自己而制作的一个费钱费时而又不讨好的噱头。其实,令我们耳目一新的虚拟主持人,是科技向日常生活的应用渗透。虚拟主持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当真实主持人具备各自的特点风格时,他却具备了他们所有人的共性,给予观众更多自由选择和参与的机会。要什么样的外貌、声音和主持风格,都可以由观众自己决定。由于虚拟主持人不具有“人”在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和弱点,因此,他更不用休息、不会生病,更不会因为心情不好而和观众耍小脾气。
而且,虚拟主持人能带来完全不同的主持效果。比如,为虚拟主持人度身定做的演播厅可以随着他的角色转变,时而是野外丛林,时而在都市高楼大厦中,这些对于真人主持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虚拟主持人的出色表现提供了基础。三维动画主要依赖电脑图像生成技术(简称CG),所以又被称为电脑动画。虚拟主持人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等技术发展的结果。
随着三维技术、语音合成技术、动作传感技术等的发展,虚拟人的外表、表情、声音、动作等外在的东西可以制作得跟真人没有什么两样。随着气味模拟技术的应用,也许有一天,当你靠近虚拟人时,你还能闻到“它”身上的香水味呢。
虚拟人和观众能互动吗
高度的参与性是现在许多综合性电视节目所追求的目标,因此,有观众认为,虚拟主持人如果能和我们聊上几句话,将更能拉近他与观众的距离。
据介绍,从技术理论上讲,虚拟人和真人交流,双方不仅可以互见其人、闻其声,还能嗅其味。全球大约有数十名科学家正在研制电脑程序,配合视频眼镜和特制的电子触觉手套,让观众和自己喜欢的主持人在屏幕上握手、对话将不会再是梦想。
将来会完全代替真人吗
今天,在许多电影中已经不用活着的演员,而是由他们的虚拟同行来扮演角色。著名影星奥利弗·里德在电影《角斗士》的拍摄过程中故去,没能将电影拍完,结果只有靠电脑制作的外貌一模一样的形象来完成,观众没在活着和虚拟的里德之间发现任何不同。而在电影《空军上校和未来世界》中,又出现了早已故去的传奇式人物劳伦斯·奥利维尔。
而虚拟主持人入主电视春节晚会一事,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鲍晓群博士认为,虚拟主持人的受众群主要是青少年,成人观众不会习惯和认同这种样式。虽然对真实主持人将形成一种新的挑战,但现在的节目越来越凸显示互动和交流,主持人更注重人性化、个性化和亲和力,这是虚拟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