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是天体么?
高中地理教材在第一章第一节中叙述天体概念时,首先列举了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和星际物质等,然后指出它们统称为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可到底什么是天体呢?这仍然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应该如何去让学生理解和把握好天体的概念呢?
在《地理学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天体即在天空中被观测到的存在于地球大气以外的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和星系等,总称“天体”;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也是一个天体;人造物体从地球上被发射到外层空间,就成为人造天体;流星体坠落在地面上,就成为地球上的物体。这里对星际物质是否是天体则避而不提。可在金祖孟教授编著的《地球概论》中明确指出星际物质属于天体。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笔者认为应从天体的两大类别,即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来区别掌握。
自然天体即在天空中被观测到的存在于地球大气之外的物体(地球及其大气也是一个天体)。自然天体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天体,这类天体前面可以加上数量词来修饰,如九大行星是九个天体,太阳是一个天体;另一类是微观天体,如星际空间的尘埃和气体等星际物质、宇宙射线等,这些可以统称为天体物质。
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太空实验室等,它们是在地球上人造的,它们成为天体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能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天空中自由地按自己的轨道运行,否则就不是人造天体。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在天空飞行的飞机排除在人造天体之外了,而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则是人造天体,但航天飞机等一旦回到地球上就是地球上的物体,就不能称之为人造天体。
参考资料: 王朝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