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导控5岁左右小男孩“玩”电脑?
我家小孩子是个急性子,目前上幼儿园中班,比较聪明,一般的事情教2遍他就会了,玩“泡泡堂”输2次就着急的不行,请问有什么好的方法加以在这方面上的引导和控制?
参考答案:您好:
本人的参考之作正在加紧整理之中,请您稍后!
加补:
您好:
很愿意与您共同分享您的问题.
<泡泡堂>是一个能使人放松心情的网络游戏,它的前身名叫“爆破”,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许多的道理.凡事要先有准备,学习更是如此,如你在游戏中得到的装备越多泡多就越容易炸别人,什么装备都没有就去炸别人,这样更容易被别人炸死;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努力寻求出路,当你被别人的泡泡夹击时,请不要轻言放弃,说不定旁边还有一条出路,一定要努力地寻找,生活也是同样如此;我们还将学会互帮互助,队友之间应当互帮互助,共同战胜对方;请勿贪心,当你看见某个地方有个好东东时,切记那可能是一个极危险的地区,请不要轻易去捡,它很有可能就是一个陷阱,你也许会被炸,所以要请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只要随时留心身边的事物,你也会悟出许多道理,培养你的胆大心细.(这一段可能给您的感觉,好象我是在教您怎么玩转泡泡?我想您比我更会玩,因为我一般不玩游戏的,不然我将无法与您分享您的问题,也无法与其它网友交流问题了.)
话说回来,能进攻当然好,但在实际中能成为进攻的主宰者的机会往往不多,更多的是和对方势均力敌,甚至是处于劣势,这时候进攻时讲究更多技巧,防御时需要更加清晰的头脑,巧妙的进攻能使对方防不胜防,死于瞬间,而冷静的防御往往使敌人自我混乱,反败为胜.注意,进攻和防守之间没有绝对界限,随机应变才势硬道理.
至于<泡泡堂>的经验和方法, 面对一些不同情况的进攻和防御的技巧就不说了,因为我想,我要和您讨论的重点不是这个.
您的小孩因好胜心切导致慌乱,因而就很心急,越是心急失败的机会越大.操之过急,急于求成,使得其反,小孩子在这个幼龄阶段肯定还不太懂,很难理解,但我们大人应该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了,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需和自己的小孩讲什么大道理(您的小孩在幼龄较小的阶段,长大些了教育和诱导的方法就不同了),而是要我们父母能将这此道理化作简而宜懂的生活细节,用生活上的细小事情进行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诱导,从生活细节中让幼龄儿童慢慢明白和接受.
其实据您的问题来说,我要和您讨论的是许多家庭所要面临的问题,即”家庭教育”,您今天的这个问题不是小孩玩泡泡堂心急的问题,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您啊,是您心急,您急于自己的孩子能强于其他的孩子,从小就想让他多学点.
家庭对小孩是人生第一教室,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和终身的老师,而且是别的人和学校不能替代的,那么,父母的一切都不可避免的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小孩的教育根本在于教育小孩的父母亲们,并规范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是他们心灵的楷模。
我们父母要加强他们的耐性及自制力,给子孩子讲解能接受的有些事情,如身边最小的事情况,吃饭,喝汤等是不能有心急的心理的,反之将会怎样等。我们常说做事情要按步骤进行,习惯培养同样如此。就是说在培养习惯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进行。
我们现在有太多的父母,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家景较好的,认为培养孩子的习惯和智力非常重要,也的确,因此就特别心急,总希望能一下子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所有好习惯,优类拔出,聪明的人。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父母们往往很焦虑,一会儿让孩子做这个,一会儿让孩子做那个,甚至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在这种教导下使得孩子做事也心急了起来。这种做法,非但不能培养良好习惯,还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绪,使孩子抵触父母的要求。
我们现在有些做父母的本身就有些好强,从小到大做什么事情都想赢在别人前面。于是在心里面也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杰出的人。什么事情都不能落后,一段时间以后,孩子的性格将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我们希望的那样,相反,孩子变得很爱哭,一让他写作业,他就闹情绪,甚至以玩电脑为由过后再写作业,因为您的诱导方法是让自己五岁的小孩玩泡泡堂,认为有助于他开发智力或能借助游戏或多或少的能让他明白一些生活中做人成功的道理,慢慢的容易让他养成高高在上,自我傲慢的态度,和同龄的学生攀比我会玩电脑,长大一点以后您将会更烦,可能只想玩网络游戏,厌学,独僻等等。没办法,您只好带孩子去咨询专家等。我们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给他很多要求,让他感到自己无法达到这些目标才会变成现在这样的。对这样的结果,我真是没有想到。我自己也觉得挺委屈的,我还不是为了孩子能更好?的确是这样,很多父母都在“为了孩子好”的心态下,给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这样不考虑孩子的年龄、心理发展以及个体特点的做法,很容易导致拔苗助长的后果。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左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需要经过3个阶段:第一阶段,5岁~7岁,儿童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因此他们能够分清自己的左右手。直到7岁左右,他们才可以分清站在他们对面的人的左右手;第二阶段,7岁~9岁。儿童能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分清左右空间关系,形成直观表象,并能初步掌握左右方向的相对抽象性,但对非直观、抽样的空间关系还比较模糊;第三阶段,9岁~12岁,儿童能够形成左右方位的抽象概念,能根据表象、记忆建立其空间关系。
孩子的成长也具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规律,而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办事,更加不能以自己的兴趣和目前爱好让孩子来参与,当然好的兴趣和爱好是好的,我也并不是说您的兴趣和爱好就不好,您应该可以分清玩电脑游戏的方法来增强或开发小孩的智力应该是错误的,您可以培养小孩对电脑的兴趣和爱好,将来能发明更好的智能电脑芯片或软件等方面,但不是用玩这种方法来培养他爱上电脑游戏,这对小孩的成长发育,长大后的心理,健康,视力,性格等多方面都是非常不利的.
习惯培养要讲究科学性,要按照科学的规律去培养孩子的习惯。这种科学规律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首先,父母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依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这些习惯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我们要培养一个人“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讲,我们应该要求他们在玩的时候自己把玩具拿出来,玩完以后自己收好;对小学生,就要要求他们看书做作业的时候认真仔细,写完以后自己检查,然后自己收拾好书本才能去玩;对于中学生来说,就应该要求做事有责任心。从收玩具到做事有始有终,再到责任心,有了这样比较细致的要求和层次,培养起来就比较容易进行,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在要求、水平、层次上要有差异。比如,养成思考的习惯,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就要求他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到四年级至六年级,同样是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我们就要求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和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的推理能力,运用统筹等方法;在初中年龄阶段,要求学生收集、选择、处理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猜测。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同一个习惯,在内容、水平、要求上都有不同,越来越高。如果要求不合理,不符合年龄特点,孩子就做不到,那么想让他培养成相关的人格特征也是不可能的。像我们要求孩子有合作精神,在小的时候,就是要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但这个要求至少要从三岁以后开始,因为三岁以前的孩子,他的年龄特点就是“自我”,你要求他和别人一起玩是做不到的,他玩着玩着就又自己去玩了。
要让他养成一种积极的思维,这比什么都强,有了积极的思维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积极思维肯定会改善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但并不能保证他凡事心想事成;可是,相反的态度则必败无疑,实行消极思维的人必不能成功。
在克服不良性格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毛病是操之过急。有的人在发现自己的性格弱点后,想经过一阵子的努力就使不良性格完全转化过来,经过几次努力克服不掉,就容易由急躁走向灰心,失去继续进行性格修养的信心。造成这种半途而废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性格的稳定性缺乏了解,对性格的转化过程缺乏认识。
性格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个性特质,它的稳定性的特点决定了性格的转化只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已经知道,性格是在环境、教育等各种内外因素长期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在长时期内缓慢形成的东西.
现在关键的,您要改变培养您小孩的教育方式.
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克服一种不良性格(如果您继续让您的儿子玩泡泡堂的话).这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忽视性格的缓慢的渐变过程,想使不良性格在短时间内一下子来个转变,有时虽然从表面看也能奏效,但实际上这种转变很不稳固,转变快,反复也快。比如一个怠惰的人,在他下决心克服自己的怠惰时,暂时地克服怠惰,在较短时间内变得勤快起来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这种变化并不能说明他已真正克服怠惰的性格,因为怠惰的劣根性在他身上依然存在,只要一放松控制,它还会故态复萌。有的怠情者在环境艰苦时,也能表现出很强的吃苦精神,但一到条件好起来时,就又变得怠惰起来。因此,我们不能把性格修养看成是经过一下努力就能立竿见影的事,不能因为不良性格暂时在行为上消失了,就认为改变性格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必须老老实实地把性格改变当作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进行持续的努力,求得性格逐步的、缓慢的,然而却是稳固的和扎扎实实的转变。
性格的长期渐变过程,决定了性格修养在起步时要求不能过高,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有的人在性格修养中,一开始就提出过高要求,想使性格一下子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是不现实的。一个心胸狭窄、容易发怒的人,马上就要使自己变得豁达宽宏,雍容大度,这实际上是办不到的。在性格的改变上急刹车,陡转弯,不但难以奏效,而且很可能使你失去信心。我们应当允许在性格的转化上有个缓冲的过程。一辆高速前进的车子,如果要倒车,就得先把车停稳,然后往回倒,停车的过程就是缓冲的过程。有了这个缓冲过程,才能抵消车子前冲的惯性力,顺利地把车子倒回去,否则就会把车子弄翻。性格在发展中也有一种惯性,现在你要改变它的发展方向,就必须首先把它的惯性停下来,然后再慢慢改变它的发展方向。比如,急躁易怒、爱发脾气的人,性格修养的第一步应当是先设法克制火气,在将要发火时使自己冷静下来,即使克制火气时,呼吸急促,脸胀得通红,感情很不自然,也不要放松克制。过了一段时间,再提出进一步要求,即不但不发火,还要表情自然,呼吸不急促,脸色无变化。这个要求也达到了,再进而要求自己抑制火气时能潇洒自如,豁达大度。如此循序渐进,性格才会逐步地由急躁易怒变为豁达大度。克服不良性格,只有这样从较低的起点开始,一步一步提高要求,才能顺利实现性格的转化。
现在的小孩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物质方面,家长都会尽量给予保障和满足,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注意小孩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物质方面能否保障,关乎小孩能否成人,而心理健康教育关乎小孩能成为怎样的人。 小孩子在他们特定的年龄阶段,天真幼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大人要用适当的方式对小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
可以借助比喻说理的修辞,就是利用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的特征,往往会引发人的联想,变抽象为具体,给人直观形象的感觉。因为小孩子的逻辑思维还不强,对概念性的东西,说教的东西,常常接受不了,所以把这些东西当成了耳边风。如果我们能用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打比方,小孩的思维就会被激活起来,达到预期教育的目的;
也可以借助现身说法所,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坦白自己的经历人生、思想观点,以期望引起他的共鸣。对小孩子这一招也非常重要。现在时代的发展,把大人和小孩子的代沟越拉越大了;如果一味从大人的角度看小孩的话,肯定难以引发他的好感。其实大人是曾经的小孩,如果从自己的小孩经历入手教育他,那么他会从这种亲切感中慢慢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
(本人TJ231注:以上仅仅是个人对您问题的一个看法,认识和见解.篇幅较长,限于自己的水平,可能有些地方语气有点过,和不到之处,敬请您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