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干旱与三峡大坝有关吗?
观点1
国家气候中心:
今夏我国的严重干旱主要是由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活动偏弱,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大陆高压稳定,冬季高原积雪偏少等原因造成的。
冷空气活动偏弱。今年入夏以来,乌拉尔山地区为负位势高度距平,高压脊发展较弱,北方冷空气南下不明显,致使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高于常年同期,川东和重庆等地气温高于常年同期4℃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北方南下冷空气较弱,还导致南北气流交汇不明显,造成上述地区降水偏少。
副热带高压异常。在川东极端旱年,500百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明显西伸北抬。近期资料显示,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偏高,对流活动明显,导致7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偏北,尤其是进入8月以来,副高脊线每日均维持在27°N以北,而8月多年平均副高脊线位置为26°N。同时西太平洋副高位置也比常年略偏西。副高的这种形态,不利于将南方的暖湿气流带到西南地区东部。另一方面,受大陆高压稳定控制,川东、重庆上空盛行下沉气流,对流受到抑制,致使该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旱情严重。
高原积雪偏少,热状况偏强。自2005/2006年冬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少,造成高原热力作用显著,高原高度场偏高,从而有利于夏季风偏强,雨带位置偏北。
观点2
作者为工程师,现居德国。摘自
当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重庆44.4摄氏度的高温时,忽略了一个事实∶在重庆旱情迅速发展的时候,三峡大坝反而开闸泄洪。
今年7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刘凤君拍摄的一张照片,题目是“三峡大坝首次泄洪”。照片的说明为∶“入汛以来长江上游连降大雨,三峡大坝已充分发挥出拦洪作用。因三峡库区达到泄洪水位,自7月18日起,三峡大坝首次开闸泄洪。
根据重庆市抗灾办公室的资料,今年7月初重庆和四川就已经旱灾露头,旱情一直持续了50多天。7月18日正好是在旱情发展的关键时候。但在此时,三峡大坝突然泄洪。其结果是降低了三峡水库的水位,减少了三峡水库的蓄水量。而泄洪所排放的几亿立方米水量,对重庆抗旱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2006年7月18日起三峡大坝开闸泄洪,是三峡水库运行调度的错误。它加重了重庆的旱灾灾情。2006年重庆和四川省的水库在汛期之前将蓄水全部泄放,也是指挥调度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