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黑洞
black hole
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天体。一个质量比太阳大8倍以上的恒星,一般经过超新星爆发留下超过二、三个太阳质量的核,将没有任何力能阻止它继续坍缩。当它的半径小于引力半径rg=2GM/c2(G为万有引力常数,c为光速,M为天体的质量)时,没有任何物质或辐射能够逃逸出来,成为黑洞。黑洞的性质由三个参量来表征,即质量M、角动量J和电荷Q。当J=Q=0时,它是球对称的史瓦西黑洞;当Q=0时,则为轴对称的克尔黑洞。黑洞的性质决定了探测黑洞的困难性。如果向黑洞下落的气体具有较大的角动量,则应绕着黑洞在轨道上旋转,形成一个气盘。气盘中相邻层之间因气体的粘滞性引起的摩擦产生了热能,理论计算表明,气盘应具有很高温度,在X射线波段产生辐射。另一方面,黑洞的质量应大于中子星的质量上限,能够精确确定质量的是双星系统。因此,最有希望找到黑洞的是大质量X射线双星,尤其是天鹅座X-1。这是一个X射线变源,它有一个光学对应体,从这个9等超巨星的光谱得到视向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暗示一个不可见伴星的存在。进一步算出它的质量大于4太阳质量,很可能是8太阳质量,大于中子星的上限2~3太阳质量;另一个有希望的黑洞候选者是大麦哲伦云X-3,它也是一个X射线双星,其中不可见天体的质量也是8太阳质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