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冠名的山峰坐落在哪两省交界处?它原名叫做什么?
抗日山烈士陵园
这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冠名的山峰。它原名叫做马鞍山,坐落在黄海之滨苏鲁交界处的赣榆县西部。从1941年至1944年间,滨海军民曾4次在此兴工为死难烈士建碑建碣,此山遂改名“抗日山”。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记者来到了抗日山,来到了安放着800余位烈士忠骨的陵园,追寻当年烈士们的足迹。
他们在去革命圣地的途中倒下
在烈士陵园的第3坡段,有一座圆形石砌公墓。墓前为3联式长碑,中碑正面题“小沙东海战烈士冢”,东碑为新四军军长陈毅题词“浩气长存”,西碑为八路军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题词“英灵千秋”。碑阴由滨海军区政治部所撰的《纪念小沙东海战烈士文》记载了一场可歌可泣的英勇战斗。
1943年3月16日,一艘5桅木船由苏北盐河口起锚,扯起风帆驶入黄海。船上乘坐的是新四军3师参谋长彭雄、旅长田守尧率领的51名团以上干部。他们计划取道海上,往北绕过连云港日寇封锁区,在赣榆县的柘汪口上岸,再经山东转赴延安学习。
第二天拂晓,当船经连云港以东海面时,与日寇巡逻艇遭遇。敌艇气势汹汹地靠近木船,鬼子和翻译就要登船盘查。此时,彭雄参谋长果断指挥,先发制敌。瞬间,驳壳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敌艇慌忙后退,与我木船拉开距离,用机枪向木船猛烈扫射。由于新四军干部队轻装上路,只携带短枪和少数手榴弹,以木船对汽艇,且孤舟无援,一场装备悬殊的恶战在海上展开!被敌人雨点般子弹击碎的船板和浪花一起飞溅。木船上不断有同志负伤、牺牲。彭雄、田守尧指挥大家奋勇还击。激战中,彭雄参谋长胸口中弹,脚也受了伤,被背下舱内包扎。这位在长征中强渡金沙江、参加过平型关大战的英雄此刻依然镇定果敢,指示大家: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敌人拼到底!田守尧让大家把所带文件全部撕毁扔进海里,作好最后的准备。同志们互相鼓励:敌人胆敢登船,就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战斗从拂晓持续到下午,敌寇始终不敢再靠近木船。双方几度对峙。木船凭借风力,边打边走,在驶到赣榆以东黄海小沙东海面时搁浅。大家相互搀扶下船涉水登岸。追赶的3艘敌艇疯狂集中机枪火力封锁,又不断有同志倒下,海水中留下一条条鲜红的血痕。彭雄参谋长、田守尧旅长等16名同志在这次战斗中英勇地牺牲了。其余同志在闻讯赶来增援的八路军滨海区部队接应下登岸获救。
他是德国记者也是我们的战士
凡是来到抗日山的人都会记住长眠在这里的一位国际友人的名字——德国记者汉斯·希伯。希伯的纪念碑在陵园的第4坡段,为花岗岩雕制的子弹型建筑。碑上刻有罗荣桓、黎玉、肖华所题的挽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碑左另有一大理石卧碑。碑文记载着希伯不朽的生平。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希伯越过日本侵略军的多道封锁线,由苏北到达山东省滨海区抗日根据地,进行随军采访。1941年11月初,日寇纠集了5万余众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扫荡”。在紧张的反“扫荡”斗争中,部队经常连续行军,一天要打几次遭遇战。部队首长考虑希伯的安全,几次决定护送他到安全地带去,都被他谢绝。11月5日,日军3万余人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向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师部驻地合围,情况十分危急。在罗荣桓政委指挥下,我方领导机关出其不意,趁夜暗朝着敌人大本营临沂方向突围,结果一枪未放,突破敌人3道封锁线,安全转移。希伯亲自参加了这次突围,并不顾连夜行军疲劳,赶写出通讯《无声的战斗》,发表在《战士报》上,盛赞八路军作战勇敢神奇。
11月30日晨,希伯所在的2梯队在沂蒙山区的大青山与日寇遭遇。日军一个混成旅将我2梯队重重包围。当时我方正规兵力只有115师一个连,其余是抗大1分校的学员、一些地方干部和民兵。大家同敌人展开殊死战斗。希伯这时候也成为一名英勇的战士。他暂时放下笔,顽强地持枪射击敌人,不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44岁。
赣榆县因他而更名
登上山腰高处的第5坡段,记者在符竹庭将军的墓前长久肃立。这是一座用灰色花岗岩砌成的六角亭式建筑。墓前铜像是熔炼30余公斤子弹壳铸成的。
八路军著名抗日将领符竹庭的名字在赣榆一带几乎妇孺皆知。他身经百战、忠勇果敢、富有指挥天才,滨海区抗日根据地的每次著名战斗都与他的名字相关联。尤其是1943年11月,他成功指挥了赣榆战役,成为抗战中我军敌军工作的一朵奇葩。
当时日军上村旅团长密令赣榆守敌、伪军旅长李亚藩配合日军“扫荡”滨海区,妄图打通海州至青岛沿海公路。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主持制定了“军事打击、政治争取、里应外合、全歼敌人”的作战方案,并亲自负责敌军工作。11月19日深夜,攻城时机成熟。他和司令员陈士榘亲率军区主力和地方部队埋伏在赣榆城外。等内线打开城门后,他紧随突击队冲进城,在城楼坐镇指挥。这次突袭十分成功。还未与敌正式接火,我军就迅速俘获敌伪3营营部和8连全部,全歼伪警察局。等敌人清醒过来组织抵抗时,已被压缩在城西伪旅部的中心炮楼里。符竹庭在发动攻击前展开有力政治攻势,两次派人给躲在炮楼里的伪旅长李亚藩送去劝降书,组织干部战士向敌人喊话,又下令连发两炮,炸塌敌炮楼顶部,令敌军人心浮动。在我军政治攻势下觉悟的伪军团长黄胜春押着企图诈降待援的伪旅长李亚藩走出炮楼,1600多名伪军也下了枪栓,列队投降。敌军从旅长到伙夫、马夫,或被俘、或被歼,无一漏网。1943年11月26日的延安《解放日报》在显要位置报道了我军胜利攻克赣榆的消息。
日伪军在赣榆惨败后恼羞成怒,接连派兵报复“扫荡”。1943年11月26日早晨,日寇纠集驻新浦、青口之敌,偷袭我滨海军区机关驻地。符竹庭率部队反击,很快粉碎了敌人袭击。令人惋惜的是,符竹庭在战斗中不幸身负重伤,抢救无效,于当日牺牲,年仅31岁。为了纪念符竹庭,赣榆县曾更名“竹庭县”。
参考资料:( 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