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史问题
结盟制度和军事竞赛哪一样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更重要,解释一下,谢谢
参考答案: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的原因是於十九世纪末开始形成的,他们包括极端民族主义、殖民地的争夺和经济利益冲突、结盟制度和军备竞赛。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欧洲局势越来越紧张,最后爆发了战争。以下,本文将讨论德国和奥匈帝国对引致这次大战爆发的责任。
就德国来说,首先,民族主义在十九世纪以来已在欧洲各地盛行,而德国提出了「泛日尔曼的主义」,号召所有在德国、奥匈帝国和欧洲各地的日耳曼人联合起来,并鼓吹采取具侵占性的外交政策。德国亦为了自身利益,希望法国继续被孤立及衰竭下去,防止她收复阿尔萨斯和格林,及与别国结盟。可见民族主义的影响下,德国和法国的关系继续变坏,无法修补,最后德国更在1914年8月向法国宣战。
其次,帝国主义在二十世纪甚为高涨,当时的大国都致力在海外建立殖民地,籍以扩大本国的实力,使大国间经常发生磨擦。德国在1870年后因成功立国而士气高昂,虽在前首相俾斯麦(Bismarck)当政时期(1870-90)因要巩固内政而没有参与争夺殖民地,但自从在1890年后新德皇威廉二世掌权以来,便不断扩张海外领土。例如德国计划兴建格林至巴格达铁路,及增加在土耳其的投资。但俄国因德国的行为而惊慌,问题开始发生。她亦与英国在南非两个波耳共和国发生冲突,导致关系恶化。最后,德国和法国在争夺在摩洛哥的控制权,使她和法、英的关系更加恶劣,并促成「三国协约」的成立和军备竞赛的加剧。
结盟制度也是导致世界大战的要素。结盟制度的起源是德国在1870-71年的普(后来成为德国)法战争中打败法国,之后德国担心法国会复兴和进行报复,便於1873年,与奥、俄两国签订了「三帝同盟」,来孤立法国。但后来,奥、俄因争夺在巴尔干的势力而发生冲突,使这同盟失去了重要性。其后,由於法国在1882年兼并了非洲北部的突尼西亚,使意大利不满,令意加入「德奥同盟」,成立了「三国同盟」。这样的同盟使欧洲其他列强感到威胁,终於在1907年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了另一同盟(三国协约),使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阵营。而最后在1914年7月,当奥国因皇储被刺而向塞国宣战时,德国便为了帮助奥国这位盟友而向俄国和法国宣战。所以德国应对战火的蔓延负责。
最后,欧洲两大敌对阵营的成立,加深了彼此间的猜忌与恐惧,所以各国都加快了军备的发展,做成军备竞赛。以德国来看,她在1899年通过「海军法」,大量增加拨款来发展海军,但引起了素来海军大国-英国的不满。英国感觉她的殖民地帝国受到威胁,结果成为德国海军军备竞赛的主要对手,两国均在1905年后竞相建造超级的「无畏舰」,以图控制海洋。德国除发展海军外,亦实行「徵兵法」来扩张陆军,拥有装备精良的近百万的军队。此外,德国更拟定一项作战计划,称「施里芬计划」,希望能同时应付俄法两方面的战事。而最终在1914年8月,德国便依据这计划分别攻打俄法两国,但此举郤要入侵中立国家比利时,和招致英国参战。这些为战争所作的准备,使国际关系更加紧张,增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
在1914年,奥地利皇储被塞尔维亚指使的波斯尼亚人刺杀了,造成奥匈的不满。德国亦因结盟的关系而无条件地帮奥匈,使奥地利向塞国宣战。其后更实行「施里芬计划」,向俄国和法国宣战,最后更要经比利时来攻打法国而引致英国参战,所以德国须负上挑起战争的责任。
另一个国家-奥匈帝国也须对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上责任。在民族问题方面,奥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帝国,在20世纪初,她备受种族问题的困扰,因为奥境内的很多少数民族如捷克人、罗马尼亚人、波兰人、和南部的斯拉夫人,都相继争取独立地位,建立国家,这便意味著奥匈帝国的解体,但奥匈政府决意维持其帝国的完整及繁荣,不但对内部的民族诉求实行镇压,还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势力,以保持其大国地位。但此举令以斯拉夫人为主的邻国塞尔维亚及其强大的盟友俄国的不满,这种恶劣的关条不断恶化,终成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其次,奥匈亦参加「结盟制度」,先於1879年与德国订立「德奥同盟」,并於1882年与德、意的「三国同盟」,来壮大自己的实力。但这些同盟都具有军事性质,战争一旦爆发,盟友便不能置身事外,战事便有扩大的危险。此外,结盟之后,奥匈恃著有德国的支持,便加紧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行动,使塞尔维亚和俄国更加不满,妥协既然无法达成,战争便成为可唯一解决纷争的方法了,所以奥匈帝国的结盟和在巴尔干的扩张行动,对引发大战有直接的关系。
殖民地纷争方面,由於奥匈决意向巴尔干半岛扩张,便和塞国和俄国酿成冲突。1908年,奥匈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那,此事即引起轩然大波,由於波黑地区有大量塞尔维亚人居住,所以塞尔维亚对奥匈的行动甚为反对,甚至不惜一战,而她更到俄国的支持,战争一触即发。幸而俄国考虑到如果一旦开战,德国会帮助奥匈,而她尚未作充份准备,所以决定让步,承认奥匈拥有波黑地区的主权。塞尔维亚与奥匈的关系更趋恶化,塞尔维亚的民族份子在波黑地区成立名为「黑手」的恐怖组织,与奥匈作对。而奥匈则考虑到塞国的威胁,便希望透过战争,一举摧毁塞尔维亚。由此可见奥匈参与殖民地纷争的危险性。所以奥匈在战前已经有战争的打算,籍战争解决塞尔维亚的问题。
跟著是1912年,当塞尔维亚在两次巴尔干战争获胜,国土增大,但奥匈却主张成立阿尔巴尼亚,以阻止塞国出海的企图,加深了塞国的敌意。最后1914年6月,当奥匈王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首府塞拉耶佛访问时,被来自塞国的恐怖份子所刺杀。奥国在愤怒之余,便立心利用这事件挑起战争。她首先得到德国的「无限量支持」,然后向塞尔维亚发出严苛的最后通牒,并籍塞国的不满意答覆而向塞国宣战,而无视这会涉及俄国,甚至法国的严重后果,所以奥国的贸然挑起战争实在对引发这场大战难辞其咎。
总结以上内容,德国和奥匈就是在这种种的因素下加入了世界大战。从民族主义来看,两国的侵略心很强,德国希望联合日耳曼人民,而奥国决心不惜一切保持帝国的完整和势力,造成与其他欧洲国家的纷争。而她们更组织结盟,造成引发大战的危险,最后亦是他们主动攻打别的国家,所以他们应对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负上最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