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最新资料,注:最新!最新!!最新!!!
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堪称世界古代第八大奇观。1987年,“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9年,国际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美国《国家地理旅游者》杂志将其评为“一生必须一游,否则抱憾终生”的全球最具特色的“五十佳”旅游胜地之一。
在河北境内,存有自战国至明朝各个朝代的长城。战国时期,在现今河北境内的赵国、燕国和中山国,都修有长城,现在仍有遗迹可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封建政权,于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打破匈奴,然后把原来的燕、赵、秦长城联接起来,使整个长城联贯为一,长达万里。在承德的丰宁、围场,张家口的张北县,都发现有秦长城的踪迹。围场县新拨乡岱尹上村尹梁之北,立有乾隆皇帝《古长城说》石碑一通,就是记载这位皇帝于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发现原燕北长城的考察记述。
南北朝时期以及以后的辽、金,我国北部地区先后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王朝,他们为了防止别族的侵扰,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不断修筑长城。其中北魏、北齐和金朝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这在我省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市辖境内都有发现。
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一般是指明代长城。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连内长城在内,全长6300公里。河北境内的明代长城,东起山海关的老龙头,西至怀安县的马市口,长达1200余公里,如果连内长城算上,全长2000公里。
河北境内存有的各个朝代的长城,以明代长城最为著名,可以说,明代长城的精华在河北。
明王朝建都北京后,很重视其腹地北京北部的边境防务,重新对长城进行了精心的修筑和增建,其规模之浩大,工程之艰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在河北省境内的长达2000公里的明代长城,行经地段很长,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地区等一些县、市,有些长城段落处于河北与辽宁、天津、北京、山西等省市交界处。在其上设有大小关隘、敌楼、战台、边门、烽火台等建筑不计其数。明代长城的城墙高度一般在5至8 米间,上宽5米,可容五马并骑。
由于河北境内的明代长城位于明王朝腹心之地北京的附近,因此建筑水平最高,大部分用砖石建筑而成,是明代长城的精华所在。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分析说:现在所说的明长城,长约7000公里,其中多为夯土建筑,真正的砖石结构,既雄伟又坚固,也就是最具典型意义的长城只有1000多公里,其中只有200公里在北京市,其余绝大部分分布在河北的秦皇岛、唐山、张家口、承德市。长城在其经过的省份,都各有特色,但长城的最重要区域在河北,最具开发价值的长城区段也在河北。有的长城专家这样评价:领略了河北境内的长城,才能真正感受长城之险峻巍峨,长城之伟大。
在河北管辖的明长城内,有许多享誉中外的著名景点。比如,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老龙头”,像是万里长城这条巨龙之首,有“中华之魂”的盛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山海关,扼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角山是河北境内的长城翻越的第一座山,长城随山就势,雄伟壮观,有“万里长城第一山”之称;位于山海关东北7公里处的三道关,在两山对峙的峭壁峡谷之间设关三重,是万里长城的第一道险关,这里的“长城倒挂”被誉为“长城一绝”;九门口是万里长城的“京东首关”,九座关门并列而立,“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的谚语,道出了九门口的雄奇;因修潘家口水库而淹没水下的喜峰口长城,由于其兼具北方雄奇和南方秀丽之美,成为长城中一枝独秀的景观;金山岭长城建筑形式独特,造型精湛,建筑形式丰富多样,特别是这里有一段文字砖砌筑的长城,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和观赏价值;在张家口长城大境门,正中门额上有“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每个字足有一米见方,更显出长城的壮美,瞻望雄关,凭眺祖国壮丽河山,更能激发起国人的爱国情怀。
内长城也建有不少关隘和城堡,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是著名的内三关,地势十分险要,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