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与洪门的历史渊源
我想了解这两大旧社会地下组织的事情
参考答案:青帮与洪门是中国两大古老帮派,均有其历史起源与使命。青帮原称漕帮,担负反清复明的应征运粮工作而设帮,但是曾为反清廷猜忌打压而改帮名为安清,因此青帮成员均自称为安清(安亲)子弟。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因为明朝崇祯皇帝1644年3月19日自缢于紫禁城后煤山,清王朝成立后相继成立的抗清地下组织;二者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洪门显于外,而青帮隐于市。
“青门一条线,洪门一大片”,全盛时期的青帮拥有128帮半的雄厚势力,不过进入民国时代,仅存“江淮泗”、“兴武泗”、“兴武六”、“嘉白”、“嘉海卫”及“三杭”等六大联帮。由于当时清朝采取强烈镇压行动,青帮吸收成员方式都是秘密进行,奉行师徒制单线经营即使对家人也不得公开身份的祖训,也继而发展出许多复杂的切口、术语和手势。一位青帮成员表示外传青帮在台湾有20万人,但实际成员究竟有多少人,因为上不能禀父母、下不传妻子的家规,故仅能用推估来计算;相较于采兄弟制及可揭示身份的洪门而言,洪门人数较能掌握。褪去三刀六眼 情治系统乃是主力坊间流传因青帮起源于中国河川运输,故在海军军系中多藏有青帮的成员,但根据青帮多位老大指出,在民国时期,基于北伐、对日战争的需求,已故军统局局长戴笠将军寻求有上海皇帝之称的杜月笙协助,建立情报网,才将青帮成员大量引入,而后这些青帮成员散落在各军系及警察系统,逐渐增强势力,因此,海军成员并非青帮成员较多,而是各军警系统都有,但还是以军情局为首的情治系统为主力。
根据青帮的家谱记载,青帮的辈份可分为前24代、后24代及续24代派等3个辈份接续:前24代依序为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仁、伦、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理、大、通、悟、学。后24代为万、象、皈、依、戒、律、传、宝、化、渡、心、回、临、持、广、泰、普、门、开、放、光、照、干、坤。续24代为绪、结、昆、计、山、芮、克、勤、宣、华、转、忱、庆、兆、报、魁、宜执、应、存、挽、香、同、流。目前在台湾辈份最高的青帮老大是一位属于前24代通字辈,已届80高龄的戴老爷子,其次为悟字辈的大老,背景均有军警身份,而最小辈份者是后24代的象字辈。
清兵入关后扛着反清复明大旗的青帮成员,大隐于市等待着驱逐鞑虏,然而物换星移,今日在台青帮势力已大不如前,但师徒制、手势、切口、拜香堂仪式及作风低调神秘依旧如昔,只是现在犯了帮规不再有旧时代的三刀六眼严厉处罚,而是召告同门不予理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青帮和红门(洪门)可谓名震天下,江湖上无人不晓。青帮原称“安清帮”,是效命于清朝的民间组织。洪门即“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青帮与洪门可谓针锋相对。
据传青帮教义源于明代罗教,形成帮派于清代。大清雍正四年,河漕不靖,粮运不行。陆祖以时势维艰,上书朝廷,称不日将“海晏河清,有贤能报国”。并以“晏”字去“日”为“安”,以“清”字作“靖”字解。喻“国泰民安,运河清净”,暗示将有“安清”为国运粮。接着命自己的三个弟子翁雍、钱坚、潘清组织南北运河的船夫,请旨为朝廷承办漕运。朝廷准奏,同时准许翁雍、钱坚、潘清三人各立山门,广收门徒子弟,在船帮服务。
后来,因漕运改为海运,青帮遂在上海、天津及长江下游的通商口岸沦为流民组织,几乎专门从事黑道活动。如跑腿(行窃)、灯花(夜劫)、露水(日抢)、挑眼(挖洞入室)、落台(登高上屋)、拆白(行骗)、放赌、贩毒、开娼寮等,无所不为。
洪门的创始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部将陈永华,始于清康熙十三年。因“拜天为父、拜地为母”而得名“天地会”。又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对内称“洪门”,会员互称“洪门兄弟”。后来的支派有“小刀会”、“红钱会”、“哥老会”、“三合会”等,在日本又有“三点会”(洪字之三点水),在美洲有“致公堂”。江浙一带又派生出“终南会”、“双龙会”、“白布会”、“伏虎会”、“龙华会”、“平阳党”等一些小团体。总之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帮众从事的职业也是五花八门,遍及黑白两道。
青帮为纵的组织,按宗相传,讲究长幼尊卑,等级森严,所谓“师徒如父子”。如曾称霸上海滩的黄金荣、杜月笙等是绝对的青帮老大,门下几乎无人敢于犯上。红门则是横的组织,标榜侠义精神,讲的是“梁山的根本、桃园的义气、瓦岗的威风”,所谓“兄不大,弟不小”。我们在港台一些枪战片中看到的所谓帮派内讧,应该多是发自洪门。
无论青帮还是洪门,从本质上讲,都是儒家名教和江湖道义的混合物,并无多少进步性。青帮曾受袁世凯的利用刺杀过宋教仁,受蒋介石的指派参与过“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并在抗日战争中为日本特务机关利用,进行过汉奸活动。而洪门参与过太平天国运动,参加过早期的工人运动和武装起义,最终也日趋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