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帽子"是怎么来的?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46汉公主不讳私夫条:武帝姊馆陶公主寡居,宠董偃十余年。主欲使偃见帝,乃献长门园地,帝喜,过主家。主亲引偃出,偃奏:“馆陶公主庖人偃,昧死拜谒。”帝大欢乐,呼为主人翁。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第三十五:....初,帝姑馆陶公主好窦太主(如淳注引:窦太后之女也,故曰窦太主也),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近幸董偃。
五十岁的女性欲望仍颇强烈。由后引文可见董偃十三岁入宫受训,十八岁始幸公主,则公主大概45岁左右就开始培养男宠。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第三十五:....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
董偃以卖珠宝玉器接近王公世家,想见家庭状况并不差,又以面貌漂亮为公主所私,文既言“左右言其姣好。”说明是公主下人推荐,则此时已有王公贵族私选宠幸一事。十三岁入府受训练,大概就叫“童养男”吧。不过董偃有一项特大优点,“温柔爱人”,这种先天性格加上后天培养出来的面首特点,颇得当时一些趋炎附势之辈喜爱,甚至有人为他献计献策。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第三十五:......安陵爰叔者,爰盎兄子也 ,与偃善,谓偃曰:“足下私侍汉主,挟不测之罪,将欲安处乎?”偃惧曰:“忧之久矣,不知所以。”爰叔
曰:“顾城庙远无宿宫,又有秋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献长门园?此上所欲也,如是,上知计出于足下也,则安枕而卧,长无惨怛之忧。久之不然,上且请之,欲足下何如?”....(董)偃入言之主,主立奏书献之。上大悦,更名窦太主园为长门宫。
爰叔也得到了奖励:
主大喜,使偃以黄金百斤为爰叔寿。
既不能公开感谢爰叔作好了这丑闻,又不能无缘无故的送礼,正好借“祝寿”之名送上,送礼功夫,古已有之。至于武帝要长门宫干什么,
《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上:孝武陈皇后......擅宠娇贵......大逆无道......其上玺绶,罢居长门宫。
顾城庙周围没有别的宫殿,宫外一片田野树林,正是放逐失宠嫔妃的好地方。我到是推断武帝可能早已经知道公主这些事情,正好碰上要找个地方安排陈皇后,于是将计就计给公主买个面子。当然,这只是猜想。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上面说到爰叔之计策已经大得武帝欢心,下面看董偃的表现了。
叔因为董君画求见之策,令主称疾不朝。上往临疾,问所欲,主辞谢曰:“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遗德......死无已塞责。.....愿陛下时忘万事,养精游神,从中掖庭回舆,枉路临妾山林,得献觞上寿,娱乐左右,如是而死,何恨之有!”
话说的非常动听,武帝当然只有答应了。
有倾,主疾愈,起谒,上以钱千万从主饮。后数日,上临山林,主自执宰弊膝,道入登阶而坐。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以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之东箱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缔,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人臣偃昧死拜谒。”因叩头谢,上为之起,有诏赐衣冠上(坐)。偃起,走就衣冠。主自奉食进觞。当是时,董偃见尊不名,称为“主人翁”,饮大欢乐。
汉书行文极为传神,本来就是装病,说好也就好了,“有顷”二字传神之极,难怪苏东坡常用汉书下酒。
其实武帝早就知道馆陶公主有宠,这时候才说我想看看这里的“主人翁”,公主顺势带出董偃,董偃也知趣,带顶绿帽子,这也是今天“绿帽子”词的由来。既然被赐予"主人翁"之号,于是他便在皇上面前以此自称。俨然一家之主般,逗的武帝大乐,宠幸有加。
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
后来东方朔向武帝柬举,比董偃为淫首,武帝遂减少与董偃的交往,董偃宠日衰,至年三十而终。
这就是“主人翁”与“绿帽子”两词的典故由来。